喜迎二十大-講好紅色故事(1)- 軍民魚水情,感恩傳薪火
講好紅色故事
講紅色故事·學紅色精神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牡丹區檢察院積極組織干警參與紅色故事講解。廣大干警認真參與、充分準備,力爭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自覺將活動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賡續紅色血脈、牢記前輩囑托,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軍民魚水情,感恩傳薪火
——第一檢察部 袁藝堃
(榮獲優秀紅色故事組優秀獎)
1940年5月,時年27歲的中共黨員許超被黨組織選派到湖西區地委干校第一期軍事班學習。兩個月后,在單縣東部終興集(現為終興鎮)一帶,所在學員部隊與日寇及地方頑固分子發生激烈交火,許超在戰斗中被一顆子彈穿透腰部,身負重傷,由擔架隊送至10公里外的張集鎮瞿莊村,與時念疇(曾任北京市海淀區區長)等其他3名傷員一起被安排在村民瞿德軒家秘密養傷。當時許超傷的很重,腰上有兩個窟窿,部分脊骨被打斷。盡管許超失血很多,但當時醫藥緊缺,軍醫也只能在傷口上為他做了簡單處理。好在瞿德軒夫婦精心照料,許超才從鬼門關闖了過來。
當時日本鬼子時不時地在村里掃蕩,每逢有日本鬼子進村,瞿德軒就會駕著木輪車,將許超等傷員送到高粱地里藏起來。有時來不及了,就背進村后的蔭柳叢里,或埋在秫秸堆里。
有一次,鬼子又進村掃蕩,危急時刻,瞿德軒夫婦毅然放下正在發燒的女兒大景,掩護許超等傷員藏匿蔭柳叢。瞿德軒曾說過說“打鬼子全靠你們八路軍,你們的命比孩子的命大”。當時規定每月供給每名傷員3斤高粱米,但下發不及時會斷炊,瞿德軒只好到處借糧食。看到許超挨餓,大景端著一碗稀飯說:“許叔叔,俺爹沒借到糧食,家里就只剩下這一碗稀飯了,你先吃,我們都能挨餓,你還要打鬼子,你不能。”看著年幼的大景,許超哽咽了。直到傍晚瞿德軒借來糧食,餓了一天的許超才吃上了飯。瞿德軒一直照料了許超4個月,他的傷勢才算基本痊愈。隨后,許超回到了鄄城繼續參加革命工作。
1948年10月,許超轉業到地方工作,尤其是回到鄄城工作后,仍沒有忘記當年的救命恩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許超多次前往單縣尋找恩人未果,他還想方設法尋找戰友和一起養傷的病友時念疇。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打聽,終于于1990年在單縣張集鎮原書記李仕鞠的陪同下,許超找到了當年的救命恩人瞿德軒一家。
當聽說瞿德軒已去世時,許超當即聲淚俱下,他痛哭著說:“德軒哥,我來晚了,我連一句感謝你的話還沒有說呢!”最終沒能見救命恩人瞿德軒一面成了許超終生的遺憾,回家后不久,許超便讓兒子許學剛等家人到單縣拜謝瞿家恩人。并一再囑托他,不管到什么時候瞿家的恩情都不能忘。
許學剛帶著報恩的心來到了瞿家,見到瞿德軒的妻子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和我的孩子們都是聽著老父親講在你家養傷的故事長大的,如果沒有當初你們的救命之恩,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一家人,你們的恩情我們永生不會忘記。”許學剛知道,沒能見瞿德軒最后一面,是父親此生心中最大的遺憾。所以,他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去瞿家看望。1997年,在許超的諄諄教誨下,他的孫子許文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軍醫。
1999年8月,許文回家探親時,許超對他說:“我已經88歲了,能見到當年的小救命恩人大景是我最后的心愿。”為了完成爺爺的心愿,祖孫三代一起驅車百余公里趕到單縣。
車子一進村,已年逾古稀的大景沖出迎候的人群,抓住許超的雙手潸然淚下:“許超叔,都60年了,在我腦子里,你仍然是當年養傷的模樣。”見到大景的那一刻,許超老淚縱橫,激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瞿德軒的恩情,許家人從未忘記。2016年,許文和父親許學剛等家人一起在瞿莊村樹立“感恩碑”,把“抗戰軍民魚水情、后人感恩傳薪火”的“時代愿景”都詮釋在了碑文里。
編輯:任敏
統籌:晁婕丨審核:張威 宋文婷
出品: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工作室
往期精彩回顧
區委區直機關工委檢查組來我院督導檢查機關黨建工作
喜報!牡丹區檢察院榮獲集體及3項個人獎
喜迎二十大丨讀習語 誦經典(13)
-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