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浙江傳化集團以黨建促發展(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1月28日至29日,浙江傳化集團專門拿出經費組織新入職軍轉干部到古田接受教育,50多名軍轉戰友齊聚福建古田,觀舊址,聽黨課,悟古今,開展“兩學一做”活動,表達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錚錚誓言。
離開了部隊緊張有序的生活,放棄了體制內的鐵飯碗,何去何從?是自己創業,還是找個平臺?如何選擇?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軍轉戰友也抱著干一番事業的想法,開始了創業之路的尋覓。
△傳化集團軍轉干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活動。
再出發
隨著部隊編制體制調整大幕拉開,對于每一位服從組織安排離開部隊的轉業軍人而言轉業就是為改革作貢獻,就是用行動驗證了對黨的忠誠,同時轉業也讓每個人得到了新的機遇。
周文杰一直在部隊營房部門工作,12年來積攢了不少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并通過了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傳化物流產業未來170個公路港建設這張公路大網,周文杰的經歷恰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
此次入職傳化集團的50多位“老兵”都是來自不同部隊、不同部門,有從事財務工作的、通信工作的,還有法律工作的等等,都在傳化這個新家庭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大家摩拳擦掌,期待在新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來。
“古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我們看到革命先輩對黨的忠誠,面對困難他們無所畏懼,面對考驗他們從未動搖,面對誘惑他們不忘初心;現在我們服從改革大局,毅然選擇自主創業,積極投身到地方經濟建設中,”武警某部副團職軍轉干部、傳化物流集團人力資源部總裁助理周建峰說,“我們要像革命先輩們那樣,保持部隊‘忠誠、奉獻、能打勝仗’的傳統好作風,為傳化集團新30年使命貢獻自己的才智。”
公路港
30來,傳化集團以一口大缸、一個大鐵鍋、一輛自行車,從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今天涵蓋化工、物流、農業、科技城、金融投資五大事業板塊,橫跨一、二、三產業,業務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企業集團。
2016年11月24日,浙江省工商局、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聯合公布了“2015年度浙江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榜單顯示,傳化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31位。
“公路港是物流的撮合交易平臺,我們自己沒有車,也沒有貨,但是這個平臺會把有貨的人、有車的人拖過來,讓他們自己來做車貨匹配。”傳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陳捷介紹,“我們主要服務于制造業、生產商,做的是大宗物資,比如鋼材、生資等。”
在泉州傳化公路港辦公大廳,偌大的電子顯示屏,不斷更新貨源信息。據了解,一層有88個信息交流房,200多家物流公司,日均動態進出車輛為1000輛。
泉州傳化公路港總體占地面積約500畝,一期規劃用地260畝,建有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車源中心、貨運班車中心、倉儲配送中心、管理服務中心、配套服務中心等六大功能板塊。
自嘲“賣過洗衣粉、跑過市場、訪過市長”的曹晟,現在身份是泉州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從1998年入職傳化集團算起,18年的職業生涯歷練頗多,曹晟對物流行業的了解如數家珍。
“公路港項目屬于典型的‘重資產’投資,選址一般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市場,當地的經濟容量、產業結構足以支撐物流園區的發展;二是要有交通優勢,最好是臨近高速公路或者國道。”曹晟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關鍵的還有,當地政府要重視物流業的發展,有政策支持,政府要將發展物流業上升到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高度上來。”曹晟說,“最早我們有兩類客戶群體,一類是中小物流企業,一類是社會車輛,通過‘陸鯨’和‘易貨嘀’軟件,快速找到貨源信息。”
從早期的“看屏交易”到如今的“陸鯨”“易貨嘀”APP,傳化物流發展以干線交通為聯動紐帶打造“10樞紐160基地”全國平臺網絡,為發貨人提供標準化、定制化、確定性的整體城配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已在全國80多個城市落地。到2022年,傳化計劃在全國170個城市完成“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 建設布局。最終,傳化物流構建的“中國智能公路物流運營系統”將致力于為5000萬企業運力的采購, 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200萬億物資快速有序流動。
創新黨建
今年十月下旬,黨中央召開了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兩個綱領性文件《準則》和《條例》,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化集團于1998年建立浙江私營企業第一個黨委。目前,黨委下轄兩個產業黨委,兩個黨總支,46個黨支部,在冊黨員700余名,傳化黨建工作已成為助推30年產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和企業經營發展的第一動力。
作為一名部隊老政委,某部正團職軍轉干部懷濟斌發揮部隊多年深厚的黨建理論功底,站在傳化新30年發展高度,去思考創新傳化黨建,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根據傳化未來戰略發展,以互聯網思維、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建立傳化網 黨建平臺,推進黨建工作智慧化,通過“互聯網 黨務+業務”的黨建模式,整合和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黨建APP,建立智慧黨建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把黨組織裝進黨員“口袋”。在網上黨群互動平臺建設方面,突出線上線下互動,做到抓牢線下、拓展線上,交互聯動,全面提升。
懷濟斌的思路還包括,打造“企情在線”“民情在線”信息化平臺,把企業的需求、群眾的需求納入信息化管理,網上聽取群眾的心聲,線下就推動黨員干部針對性開展走訪服務,提高了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推行“網絡e支部”“紅色e家園”,鼓勵基層黨組織應用網站論壇、微信群、QQ群等平臺,深入開展創意組織生活,增強黨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推行“三聯三會”工作機制,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讓黨徽在崗位上閃光”等活動,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在關鍵崗位的帶頭作用,建設一支凝聚力強、引領力強的“雙強好書記”隊伍,助推企業健康發展,真正實現發展強、黨建強。
同時,他還根據企業特點,深入全國各地公路港就如何增強黨建活力,如何利用黨建助推經營發展進行調研,創新了黨建工作的“發展指數”“活力指數”“先鋒指數”“成長指數”“幸福指數”等五大指數,形成傳化特色的黨建工作品牌。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