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三商”黨建鑄就經濟“紅色引擎”(臨沂三商黨建)
相對于機關企事業單位,經濟唱主角的商業體往往是黨建工作的軟肋所在。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經濟發展,黨建要素該如何融入市場、商圈,經濟組織各自為政的壁壘該如何打破?區域資源又該如何整合,實現組團發展?
問題誘發動力,以區域化理念為指導的蘭山區“三商”黨建摸索前行,通過在商城、商圈、商會推行區域化黨建,建設區域黨群服務中心,下沉服務項目,規范黨員管理,凝聚發展合力,為蘭山經濟快車安上了“紅色引擎”。
在首聯旺角商圈,80余名流動黨員的大家庭格外融洽。黨員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健身俱樂部、青年創業中心、服務e站、黨史長廊為黨員學習充電、共商發展提供了場所。
“商圈有了黨組織,我也找到了回家的感覺。”來自浙江的黨員商戶王賢倫感嘆。王賢倫早年在浙江老家入黨,但在外打拼多年,長期脫管,成了一名“隱身”黨員。首聯旺角建立商圈黨總支,王賢倫才重新“歸隊”。
抓點、連線、擴面,蘭山區以支部為點、行業為線、區域為塊,在“三商”內優化設立扁平化、開放式的區域“大組織”。在商城,“市場開到哪里,組織就建到哪里”,采取“建、聯、掛”等形式設置黨委6個、黨總支20個,調整和設置網格化市場黨支部 118個,把2700余名流動黨員全部納入組織管理。在商圈,“物業管理到哪里,組織服務就到哪里”,建成首聯旺角、聯安現代城、臨沂商會大廈、開元上城、金玉山大廈等7處商圈黨組織,覆蓋318家小微企業和1000余家個體工商戶、1020余名黨員。在商會,“會員企業走到哪里,組織關懷就跟到哪里”,以“商會黨總支 會員企業單建支部 商會聯合支部”模式,共成立鎮街道商會黨總支11個、行業商會黨總支 6個,覆蓋會員企業2360家。
在黨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蘭山區按照“一區域一中心”的要求,設立了16處區域黨群服務中心,搭建黨建、民生等7大服務平臺,規范黨員關系轉接、工商稅務辦理等流程36項,免費開展子女入學、貸款擔保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從“企業找服務”到“政府送服務”的轉變。
“黨組織牽頭服務,為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商戶在這里創業成功的機會更大。”蘭田集團教育用品采購基地流動黨員商戶陳復丹直言。陳復丹7年前來蘭山做箱包生意,蘭田集團區域黨群服務中心主動為其推薦創業導師,幫助他在市場站穩了腳跟。隨后,陳復丹按照黨員“三亮”要求,帶頭轉型電子商務,很快成長為市場骨干力量,并指導3名創業者走上電商創業之路。在蘭田集團“奉獻在市場,榮譽送家鄉”活動中,陳復丹連續多年“榮歸故里”。
“三商”黨建,增強了市場、商圈的區域凝聚力,形成了區域內人才共育、活動共辦、發展共享的“組團式”發展格局。在北城新區金玉山大廈,商圈黨建的“聚合效應”讓23家駐廈單位迸發新活力。金玉山集團辦公室主任、青年黨員胡發來介紹,商圈內黨建活動統籌用好駐廈單位資源,形式靈活,集齊10人就可開展。“像萊商銀行為駐廈企業開展金融講座,既幫助企業提高了金融水平,也有利于銀行業務拓展。企業抱團雙贏的背后,是商圈黨建在搭臺協調。”胡發來說。
為抓實“三商”黨建,蘭山區選派268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人員到“三商”黨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為“三商”大企業黨組織配備24名專職副書記,實行黨組織成員和企業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精干高效參與黨組織管理和市場經營。從市場高管、商圈創業代表、商會領軍人物中選拔、推薦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激發、引導和保護他們參政議政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
黨建與經濟互促共進,加快了蘭山區商貿物流、城市經濟的升級步伐。一季度,蘭山區實現市場交易額 620億元、增長15%,電商交易額210億元、增長75%,物流總額1047億元、增長12%。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等商貿新業態迅速推廣壯大,金融、研發、養老、教育等新興城市經濟更加活躍。 潘月勝 顏超 臧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