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一定要檢查的項目:胃功能四項,可以發現早期胃部疾病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增大,精神易緊張,生活、飲食不規律,都會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感冒藥、非甾體類的止痛藥等對胃黏膜有損傷藥物的廣泛使用甚至是濫用,也導致很多胃部疾病的發生,比如服藥阿司匹林后的胃潰瘍、胃出血等等;再次,幽門螺桿菌的廣泛傳播(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60%)也會導致多種胃部疾病的發生;因此多種因素都能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生,導致現代人胃部疾病的發生率非常高,臨床上胃部疾病是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比如胃炎、胃潰瘍、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等。胃部疾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往往在疾病發展到癥狀明顯時,病情就已經很嚴重了,給進一步的治療帶來了困難。常見胃部疾病都容易出現腹脹、胃燒灼、噯氣、反酸,嘔吐等癥狀,也經常出現上腹部疼痛,若腹痛經常發作,或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或越來越嚴重那么就應引起高度的警惕。胃部疾病的診斷非常重要,關于胃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臨床上診斷胃部疾病最常使用的檢查方法是:1、胃鏡:胃鏡 活檢是診斷胃部疾病的金標準;2、胃功能四項檢查: 胃功能四項,檢測方法簡單、方便、快速、結果穩定、診斷性好,是對胃部疾病一種簡單有效的無創性篩查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胃功能四項檢查的臨床意義;
一、“胃功能四項檢測”
胃功能四項檢測是指通過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 Ⅱ(PG Ⅱ)、胃蛋白酶原Ⅰ與胃蛋白酶原 Ⅱ的比值(PG Ⅰ /PG Ⅱ,PGR)、胃泌素-17(G-17)、幽門螺桿菌抗體(HP)四項指標來評估胃黏膜病變和消化功能。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人體的胃蛋白酶原可分為PGⅠ和PGⅡ兩種亞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酸水平、胃黏膜炎癥的狀況
1、PGI:PGⅠ是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PGⅠ主要反映胃底和胃體的黏膜功能狀態,是檢測胃的泌酸腺細胞功能的指標,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減少或胃粘膜腺體萎縮PGI降低;PGⅠ是否異常提示胃黏膜腺體是否萎縮;PGⅠ的含量與最大胃酸分泌量和消化性潰瘍呈正相關,而與胃體萎縮和炎癥即萎縮性胃炎呈負相關;相關研究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血清PGⅠ水平比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的PGⅠ水平低。PGⅠ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的標志物。由于我國胃癌主要好發于胃竇部,早期腫瘤破壞腺體范圍較小,PGⅠ水平下降不明顯,胃癌患者PGⅠ水平往往高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PGⅠ水平明顯升高,主要是消化性潰瘍患者主細胞、壁細胞數量增加,大量PGⅠ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消化性潰瘍患者血清PGⅠ明顯升高;血清高PGⅠ水平是篩查消化性潰瘍的可靠指標。
PGII:PGⅡ分泌部位分布廣泛,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竇幽門腺和十二指腸布氏(Brunner)腺也能分泌,PGⅡ與胃底黏膜病變相關性高于胃竇部,PGⅡ的含量與胃潰瘍、十二腸潰瘍呈正相關;PGⅡ升高主要與胃底腺管萎縮、胃上皮化生、假幽門腺化生、異型增生有關。有資料顯示,胃癌組PGⅡ水平明顯升高,PGR值明顯降低。有學者認為PGⅡ是預測胃癌發生風險的獨立因素,PGⅡ升高為主要因素的低PGR在癌前病變進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高PGⅡ與低PGR被認為是篩查胃癌的可靠血清學指標。
聯合檢測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能評估胃黏膜損傷程度和胃功能變化,可起到胃黏膜“血清學活檢”作用。有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較健康對照者顯著升高,處于胃潰瘍活動期的患者血清PGⅠ、PGⅡ表達水平高于處于瘢痕期患者;
3、PGR是PGⅠ與PGⅡ的比值:PGR 呈進行性降低時,多與胃體、胃底黏膜萎縮有關;而PGR 呈較低值時,多與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竇部疾病有關;因此,PGR 可對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進行間接反映,聯合測定PGI和PGII,計算二者的比值(PGR)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學活檢”的作用。
4、HP: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 是一種革蘭陰性微需氧桿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一直被普遍認為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一大病因,同時也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胃癌的發生均有密切關系。通過對患者血清HP抗體的檢測可判斷機體胃部HP感染情況;相關研究顯示:胃癌組、萎縮性胃炎組、胃潰瘍組患者的HP抗體的陽性率比非萎縮性胃炎和健康人群都高。對HP進行根除性治療,胃黏膜的炎癥活動可得到明顯的改善,并可延緩甚至阻止胃黏膜向萎縮、腸化生方向的發生及發展;
5、胃泌素-17(G-17):胃泌素-17是由胃竇幽門腺的G細胞和近端十二指腸黏膜細胞產生的肽類激素,其中80%~90%是G-17,具有促進壁細胞分泌胃酸、促進胃黏膜細胞增殖與分化的作用。胃泌素分泌主要受胃竇G細胞數量、胃腔內pH值、進食等因素影響。此外,胃黏膜萎縮發生部位是影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重要因素。當胃黏膜萎縮局限于胃竇時,血清PGⅠ和PGR正常,血清G-17水平降低;胃體黏膜萎縮者的血清PGⅠ或PGR降低,血清G-17水平顯著升高。高胃泌素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其參與胃癌細胞增殖、浸潤、侵襲、血管生成等過程。胃泌素能調節bcl-2基因家族蛋白的水平與比例,抑制腫瘤細胞凋亡。有學者發現,在胃黏膜萎縮、異型增生、胃癌的進展過程中,G-17水平逐漸升高。高胃泌素血癥目前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在胃部疾病篩查與診斷中具有一定意義,但多與胃蛋白酶原聯合檢測,提示疾病的發生部位和范圍;
二、胃功能四項可用于胃部多種疾病的診斷
在明確了上述結論的基礎上,就能有效通過胃功能四項檢查的結果對自身的胃部疾病予以預防與控制。胃功能四項是排查無明顯自覺癥狀的胃部疾病患者的重要指標。對于確診的腫瘤疾病患者胃功能四項可以作為區分良惡性的輔助診斷指標;一些臨床實踐已證實胃功能四項檢查可以為胃部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提供依據。胃功能四項可作為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Hp 感染、早期胃部疾病、胃部疾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工具,在胃部疾病早期,胃功能四項指標會最先出現異常,定期體檢可及時發現,早期胃部病變,實現胃部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以及胃部疾病患者的動態隨訪;胃功能四項檢查,偶爾在正常人也會出現異常情況,但是相關指標的水平與胃部疾病患者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在健康體檢及臨床檢查中,可以應用胃功能四項對人群進行初步篩查,可以通過胃功能四項的檢查了解患者的胃部病變情況;再對高風險人群進行胃鏡和胃黏膜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能夠提高胃癌的檢出率,能節約醫療資源,提高胃鏡檢查效率。胃功能四項可以幫助醫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為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提供依據。胃功能四項檢測過程無創無痛,并有效避免了潛在的醫源性感染,可廣泛應用于健康人群胃部早期疾病的篩查,或作為不適合做胃鏡人群的胃部疾病輔助診斷。
三、胃功能四項檢查結果建議
序號 | PG I | PG Ⅱ | PGR | Hp | 胃部疾病風險等級 | 相關建議 |
1 | - | - | - | +/- | - | 如果胃部無不適癥狀: 40歲以下建議一年進行一次PC檢測,40歲以上建議半年進行一次PG檢測。 |
2 | + | - | - | +/- | ★ | 建議排除藥物和飲食的影響后,3-6個月內復查,如PG復檢結果異常,建議到醫院就醫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HP感染,到醫院就醫治療 |
5 | - | + | +/- | - | ★ | 與消化性潰瘍有關,結合具體情況就醫 |
6 | + | - | + | +/- | ★★ | 與萎縮性胃炎有關,建議到醫院就診 |
7 | + | + | - | + | ★★ | HP感染相關性疾病,到醫院就醫治療 |
8 | + | + | - | - | ★★ | 與消化性潰瘍有關,建議到醫院就醫 |
9 | + | + | + | +/- | ★★★ | 建議胃鏡和病理檢查 |
10 | PGI< 70且PGR<3.0 | +/- | ★★★★ | 盡快進行胃鏡和病理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