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蒙古包+” 激發基層黨建新動能(蒙古族紅色文化)
來源:【草原云】
“大叔,您平常血壓是多少?有沒有服用降壓藥?”“大娘,您這個膝蓋疼多久了?去醫院看過沒有?”1月21日,包頭邊境管理支隊聯合內蒙古包鋼醫院8名醫生,在巴音花邊境派出所“逐夢邊關”紅色蒙古包里開展義務巡診。
在包頭邊境管理支隊轄區,每隔一段時間,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便會邀請周邊的群眾一起,在紅色蒙古包里學習黨的政策、分享反詐防騙知識、觀看文藝演出等。
“作為邊境一線服務基層黨組織、服務轄區群眾、服務基層治理的黨建陣地,我們在紅色蒙古包里配備了網絡電視、音樂播放器,以及可供50余人圍桌座談的桌椅,定期更換包內黨建故事展板,便于開展學習、培訓、宣傳、演出等各項活動。”包頭邊境管理支隊政治處副主任周國棟介紹說。
典型引領凝聚戍邊合力
“阿書記家距離邊境線僅有5公里,常年遠離人煙,阿書記一家人放牧巡邊40余載,他的堅守激勵著我扎根北疆、守護家園。”1月6日,阿迪雅警地活動室內,20余名邊境派出所民輔警、護邊員共同開展“籽籽同心守北疆·石榴花開戍邊關”主題黨日活動,現場掌聲陣陣,聽眾紛紛發表感想,團結奮斗、守護北疆、建設家園的錚錚誓言讓每個人的內心熱血沸騰。
坐落在全國道德模范、護邊員阿迪雅家的阿迪雅警地活動室,是包頭邊境管理支隊一頂特殊的紅色蒙古包。該支隊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將基層黨建工作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機融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送到草原深處,送到群眾的家門口。此外,通過固定學習日、流動送學、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該支隊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創建工作,使紅色蒙古包成為教育引導黨員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思想的前沿陣地。
2024年,包頭邊境管理支隊累計組織開展黨日活動120余次,民族政策宣講30余次,支部書記講黨課11場次,凝聚起轄區群眾與護邊員守邊、護邊、愛邊共識,在邊境一線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戍邊教育厚植家國情懷
“叔叔,界碑是什么?有啥用呢?”“叔叔,邊境還有多遠?我們能去看看嗎?”2024年7月9日,在滿都拉口岸邊境派出所“石榴籽驛站”紅色蒙古包里,第一次來到國門的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學的學生們激動萬分。
包頭邊境管理支隊積極開拓紅色蒙古包愛國主義教育課題,依托自治區“小石榴籽走邊關”品牌建設,打造邊境線上的“大思政課”,組織開展“一次巡邊、一次走訪、一頓戍邊飯、一場紅色蒙古包座談、一張界碑合影和一次邊關升旗儀式”的“六個一”戍邊實踐活動,以戍邊民警講述、戍邊生活體驗、新興裝備展示等方式,為一批批“祖國的花朵”全方位展現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扎根邊疆、奉獻青春、愛民為民的使命擔當,引導廣大青少年感受戍邊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夯實信仰之基。
2024年,共有西安市、包頭市的13家中小學校、150余名師生走進達茂旗。白云之下、蒙古包內、邊境線旁,一堂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孩子們的心里種下守邊愛國的種子。
基層治理護航企業發展
黨建陣地是創新基層治理、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重要著力點,是密切黨和群眾聯系的重要紐帶與橋梁。在巴潤工業園邊境派出所“潤心護航”紅色蒙古包內,每周一次的警企懇談會,有效打通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架好警企“連心橋”,助企紓困促發展。隨著轄區進駐企業顯著增多,外來務工人員登記備案需求增大,排隊等待時間隨之增加。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包頭邊境管理支隊依托紅色蒙古包搭建警企溝通平臺,向駐地企業了解期盼和需求,依托互聯網資源建立“一單位一賦碼”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人員信息在線登記、企業負責、民警監督、后臺管理,極大提升了邊境轄區服務管理效能。目前,該支隊已為轄區25家企業進行賦碼管理,共計登記錄入比對外來務工人員1500余人次,化解企業內矛盾糾紛33起。
警企懇談會上,大家談需求、提建議;警民聯絡會上,大家嘮家常、化糾紛;護邊員座談會上,大家分享經驗、探討如何提高戍邊能力……如今,在達茂旗88.6公里長的邊境線上,一頂頂“紅色蒙古包”如同一個個堅實的堡壘,為“基層黨建 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內蒙古日報·草原云記者:安寅東
本文來自【草原云】,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