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養”雙贏之路越走越寬——武漢大方學校黨建引領經典筑基
從運動會開幕式“穿越”上下五千年,到小學部開學典禮上手繪千頂草帽致敬祖國,武漢大方學校“出圈”的活動有不少。這所2003年建校、武漢為數不多的本土民辦學校正從偏安一隅走進更多武漢市民的視野。
學校的規模也在悄然擴大,從僅有數百學生的小學部,發展成為在校生超過2000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看來,學校辦學時的初心——實現應試、素質教育雙贏,正在越走越寬。
國學底蘊
用經典為人生奠基
歡樂的英語課堂。
國學教育是“大方”的特色和底色,校名“大方”出自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寓意寬廣無垠的學識境界。
走進位于江夏青龍山腳下的大方學校,濃濃書卷氣撲面而來。
學校一樓門口懸掛著一對木質牌匾,上書一副嵌字對聯“大樹由小植培根基蒙以養正做起,方矩同圓規造梁棟學以致用收功”。
教室門口、走廊里裝點著《弟子規》文化銘牌、大師書畫作品、學生手工作品等,一步一景。
仔細看教室門口的名稱,您會發現,大方學校的年級命名是獨一無二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為:立本、固基、養正、明倫、育德、開智。
這是武漢大方學校從建校之初就確定的命名方式,其實暗合的是大方學校“教做人、教做事”的辦學理念。
迎面有學生走來,含笑鞠躬致意,口中喊著“老師好”。哪怕只是一位初次到訪的客人,而非學校老師,一樣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因為大方培養的是謙謙君子、端莊淑女。
課程體系
兩個評價體系都要贏
國慶節前,一場校園版“豐收節”在武漢大方學校小學部上演。依山傍水的校園里擺滿了玉米、紅辣椒、南瓜等農作物,學校更是從田間地頭搜集了犁地機、釘耙、碾磙、鼓風機等農具,師生講解員齊上陣,識秋,曬秋,秋種,秋播,全校一起上了一堂別具特色的勞動課。
活動面向全體家長直播,不少家長紛紛留言:“太有教育意義了”“用心了”……一位教育界的同行評價道,一所民辦學校如此用心用情地做德育,令人震撼。
“文化 特長”,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大方學校構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把對中高考的準備提前分解,落實到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中,十余年來不斷調整、打磨。
以大方學校的經典課程為例,小學部每周6-8節課,初中部每周2-3節課,僅僅是讀背經典嗎?
經典中有德育。《弟子規》里,有113處小孩的行為規范,比如“出必告,反必面”“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衣貴潔,不貴華”等等,在讀背的過程中,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經典中有識字教育。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部編版語文教材,把識字任務大大前置,小學一二年級要識字1600-1800個,這個壓力是很大的。大方學校創始人余一清博士用“煮餃子”打比方,“餃子是一鍋煮熟,不是一個一個地熟”。讀經典也是批量認字,為孩子盡快自主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典中也有應試。現在是“得語文者得天下”,中高考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的比例大大提升,2018年武漢中考作文“德不孤,必有鄰”,2020年的全國高考作文材料關于管仲和鮑叔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歷史故事,這些素材在大方學校的經典課上都講過。
大方學校還非常重視閱讀,每天晚上的自由閱讀課,全校放著舒緩的古典音樂,每個孩子在閱讀書目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安靜閱讀,是大方學校獨有的風景線。小學、初中九年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積累百萬字的文學、歷史、哲學等中外世界名著。
體育中考即將提升到50分,體能訓練要從小學開始打基礎。在大方學校,體育課、陽光一小時和下午的社團活動,給了學生充分的運動時間。
“中高考是現階段難以取代的評價體系,應試能力是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但人生是一個更大的評價體系,良好的道德和人文修養,將支撐人生之路走得更穩更遠。在‘大方’,學生在兩個評價體系都要贏!”大方學校小學部賈雪琴校長說。
辦學成績
正躋身武漢名初第一梯隊
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做實驗。
近三年,大方學校交出了一份節節攀升的漂亮答卷。中考成績屢創新高,是江夏區為數不多的四級目標都能完成的學校,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考入華師一附中、武昌實驗中學等名高。
“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已經成為大方學校初中部的一大品牌。一大批學生,在三年內實現從上不了普高到上市示范、從上市示范到上九大名高等兩個層次以上的躍升,用改變孩子甚至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來形容也不為過。
在清華優才校長趙益清博士的帶領下,大方學校初中部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將江夏區教育局著力推進的“五清課堂”(步步清、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落在實處,實行分科培補,真正做到了個性化培養。
黨建引領
立德樹人貫穿始終
前不久,大方學校黨支部被江夏區教育局作為示范黨支部創建樣板進行推介,其創建的重要經驗就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黨的全面領導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了一套具有“大方特色”的德育工作體系,小學部重在知行合一,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中學部重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解決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的動力問題。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中小學部各自開展了豐富多彩且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德育活動,育人效果顯著。
學校的各類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部均已形成了一套活動體系,按時令、有計劃、有傳承地開展各項活動。每年3月的賽詩會,春季研學,5月的14歲成人禮,到9月入學國防教育活動,9月底國家公祭日緬懷先烈,以及秋季運動會,各類體育賽事,再到元旦游園迎新、跳蚤市場拍賣公益募捐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貫穿全年,于春風化雨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今年六一前夕,大方學校舉辦的“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藝術節活動精彩紛呈,所有節目均出自落實雙減后的社團活動,是一次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的成果展演,讓“紅色基因”從小根植學生心田。
大方學校蔣遵鵬總校長表示,武漢大方學校將堅持五育并舉,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文/王聰 胡濤)
【編輯:汪宇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