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聯動”為群眾解難題——浦北縣推進黨建工作網建設觀察
本報記者 羅繼梅 通訊員 冼俞任 蔡果秀
“村里解決不了的事情,往工作站報;工作站解決不了的,往鎮里報;鎮里解決不了的,往縣里報……”12月26日,在浦北縣第四季度層級聯動解決群眾熱點難點問題專題會上,該縣縣委副書記何惠賢說。通過實行“村(社區)-黨建工作站-鎮(街道)-縣”四級聯動機制,該縣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目前,浦北縣建成72個黨建工作站,277個黨群服務中心,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形成覆蓋全縣的全新黨建工作網絡。據統計,2014年以來,該縣通過“四級聯動”,為群眾解決大量的熱點難點問題,該縣也因此連續13年獲得“廣西平安縣”稱號。
浦北縣石埇鎮八東村新渡壓力管年久失修,導致管道受損嚴重,八東村的1800多畝農田得不到灌溉用水,水田變“旱地”,群眾對壓力管進行重修的愿望很迫切。八東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后,上報給石埇鎮坡子坪片區黨建工作站,該站及時收集整理群眾訴求提出解決意見上報鎮黨委,鎮黨委在全面協調,確認鎮一級無法解決后,上報縣委。縣委隨即在第三季度層級聯動解決群眾熱點難點問題專題會議上,責成水利局爭取盡快立項,解決八東村農田灌溉用水的問題。不久,管道維修方案通過,目前正按進度開工建設。
這是該縣“四級聯動”為民辦實事的具體案例之一,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臺賬”便是記錄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并進行動態管理的“賬本”。
“這是本周的安排表,請拿好。”每周一上午,浦北縣眾多黨建工作站站長都提著文件袋,趕往管轄的各個村,向村干部布置相關工作任務。文件袋里有整理好的本周工作任務表、上周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處理情況等資料。他們布置完本周工作任務后,繼續與村(社區)干部一起通過固定收集、入戶收集、分片收集、動態收集等方式匯集群眾新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分類,做好臺賬。
對每周收集上來的問題,浦北縣分村(社區)、黨建工作站、鎮(街道)、縣四級分別建立問題“匯總臺賬”,詳細記錄問題收集的時間、收集人、具體內容,并進行編號匯總,實行動態管理。今年,該縣通過層級聯動收集到群眾反映的飲水、水利灌溉、道路建設、維護穩定等熱點難點問題1479件。
在熱點難點問題收集上來后,每個層級機構需根據收集到的問題,研究提出解決措施辦法,建立責任清單,逐條列出解決的具體事項、目標效果、辦結時限、解決結果,并落實相應的責任人、責任單位負責跟蹤解決。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該縣明確要求各層級根據責任清單建立銷號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對本級能解決的,在規定時限內及時解決,并將處理問題的具體措施、進展情況、辦結時間和反饋情況進行登記銷號;對本級不能解決的,及時報上級聯動解決,并負責全程跟蹤,直至達到銷號要求。
“泉水鎮蒙屯大橋因超載貨車常年通行已成危橋,當地居民出入不便,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去年9月1日,接到泉水鎮黨委上報的民情,該縣召開現場推進會,要求縣水利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作出匯報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會議決定重新選址新建蒙屯大橋,以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今年1月,浦北縣籌集資金300多萬元,修建全長118米、凈寬7米的蒙屯大橋。10月底,該大橋全面完工,12月初竣工通行,該熱點難點問題得以順利“銷號”。“通過‘四級聯動’,這個久未解決的難題圓滿解決了。”浦北縣泉水鎮黨委書記謝顯鑫感慨道。
與此同時,浦北縣還建立定期公示制度,每月上旬在黨建工作站的公示欄,將上個月收集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具體內容、受理時間、責任單位(責任人)、進展情況張貼公示,向當事者和所在村(社區)進行反饋,讓大家一起監督,杜絕踢皮球現象。
“此前,有些矛盾糾紛積壓在一起,解決不了。現在縣委高度重視,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聯合司法、公安、農業、林業等各部門各戰線力量,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浦北縣委書記韋業葵介紹說。
浦北縣委組織部建立常態化隨機督查機制,每月對解決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情況進行不定期督查,對督查中發現好的經驗做法及時推廣,對存在問題下發整改通知,及時跟蹤落實整改。同時,還強化了考評結果運用,對表現優秀、有發展潛力的黨建工作站人員,在干部選拔任用時優先予以考慮,激勵他們干事熱情。此外,縣級財政每年拿出60萬元,加上市級下撥的60萬元,共120萬元用于黨建工作站年度績效獎勵。
“通過落實‘一周一例會,一月一反饋,一季一考評’制度,加大績效獎勵,既為工作站提供了有力保障,又確保工作取得良好實效。”浦北縣委組織部部長楊永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