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漢旗:“三四三”模式激活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動能(黨建三三四是什么意思)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
赤峰市敖漢旗抓住“自治區級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旗”創建契機,探索推行三級聯動、四化共治、三治融合“三四三”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模式,全面激活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動能。
三級聯動構建鄉村治理體系。構建旗委統籌體系。成立由旗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旗直36個部門鄉村治理職能職責,重點選取6個有代表性的鄉鎮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區”,有效破解鄉村治理難題36個、打造“五好鄉鎮黨委”2個,開展“百日下鄉大抓基層”專項行動,精心選派18名組工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送教一線。構建鄉級作戰體系。創新年輕干部積分制度,對全旗206名年輕干部進行了積分排名,提拔43名優秀人員充實到鄉鎮黨政班子中,創設“鄉村振興大講堂”,舉辦鄉村治理主體班次共20個、培訓3672人次。構建村級堡壘體系。堅持“一鄉一示范、一村一特色”,打造“五星創建五項達標”示范村18個、示范鄉1個,整合鄉村振興300萬元壯大資金,按照“統籌安排、梯次推進、拓面延伸”方式,用3年時間實現全旗所有嘎查村全覆蓋,使每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15萬元以上。
四化共治健全鄉村治理方式。實施網格化管理。健全“村級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一貫到底黨組織架構,構筑“外網 內網 紅網 專網”四網合一,實現3677個網格“多網合一、一格多能”,推行網格員積分制管理機制,強化積分結果運用,評選出154名“最美網格員”、184個“最美網格片區”。實施精細化服務。推行群眾“一戶一檔”便民服務模式,將14種證件統一制作成“一戶一檔”,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六個一”工作機制,夯實225個嘎查村黨群服務中心“五個三”服務功能。實施信息化賦能。搭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敖網通”平臺,建設綜合大數據云平臺、后臺管理系統、“敖網通”客戶系統、“智慧大腦”系統“一平臺三系統”,設立旗鄉村“三級指揮平臺”和1個網格員管理終端,為鄉村治理工作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支撐。實施聯動化治理。搭建京蒙“兩地三方”黨建共同體平臺,健全“兩地三方”月調度、季會商、年統籌工作機制,組建18個“三方聯動”黨建聯合體,設立城鄉結對聯建共同體,組織全旗110個旗直機關黨組織和2500余名在職黨員深入到嘎查村“雙報到”,開展“十個一”和“六個一”結對幫扶、聯學聯建等活動,解決各類鄉村治理事項2800余件。
三治融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新自治方式。深化“黨員分類積分爭星晉級”管理辦法,以嘎查村黨支部為單位,劃分“五類”黨員、設置“五星積分”,實行“黨員聯四鄰”“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在110個村民組成立“五人小組”、80個自然村成立“七賢團”,規范“三輪議事、兩級審定、全程公開”運行程序,實現組內重大事項民主協商議定。強化法治支撐。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信訪調解“四調聯動”機制作用,構建多元解紛工作體系,創辦法律志愿服務“1155”工程,成立“旗級訴調對接中心”1處、設立87個嘎查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實現嘎查村“法律顧問”全覆蓋。注重德治潤化。推進鄉村紅白理事會,以新惠鎮高家窩鋪村為試點,建設紅白理事會大廳,廣泛吸納黨員干部、先進典型、鄉賢人士及“五老”人員加入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行動,設立“善行義舉榜”“紅黑榜”,持續開展“最美家庭”等“十美評選”評選、評比活動,推動全旗形成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
本文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