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泥塘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活力|茂南鄉村振興示范點②
黑泥塘村航拍圖。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今晚又搭阿爸來看戲嗎? “是呀。”每當夜幕降臨,茂名市茂南區羊角鎮上庵黑泥塘村附近的年輕人就會開車搭父母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人木偶戲培訓基地看單人木偶戲,場面溫馨。單人木偶戲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該培訓基地建成以來,豐富了黑泥塘村的文化內涵和村民的精神生活。
今年8月8日,茂名市委副書記、市長莊悅群走進黑泥塘村,了解單人木偶戲的傳承和發展現狀,強調要圍繞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活化獨特傳統文化,以文化為引領,統籌謀劃富民興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文化和產業是里子,人居環境整治是面子,而黑泥塘村兼得兩者。
黑泥塘村黨建廣場一角。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一方面,黑泥塘村以黨建為引領,堅持“以文化促團結,以團結促經濟,以經濟促發展”的原則,全面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通過強化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黨員干部、村民代表以身作則,帶頭從自家開始整治,或者主動讓地修路,樹立了示范標桿。另一方面,通過結合當地肥沃的黑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規劃建設太空糯稻生態園,發展經濟,并通過“公司 農戶 基地 互聯網”的模式,打造“三黑”(黑土地、黑糯米和黑酒)產業。
現在,村中道路村道瀝青化、房屋美顏化、沿途景觀化,村民茶余飯后讀書看報、打籃球、看戲、廣場舞都有了好去處,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昔日“藏在深閨無人知”的黑泥塘村,如今由外至內蝶變為鄉村振興建設示范村。
做“活”非遺文化,建設非遺特色村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提出要將非遺保護傳承與美麗鄉村建設、農耕文化保護、城市建設相結合,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街區;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推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單人木偶戲培訓基地。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為了將“非遺”項目做“活”,讓當地的單人木偶戲和本地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黑泥塘村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文化基礎設施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冼夫人文化等精神文明陣地。
今年以來,黑泥塘村先后招收近20名學生,開設了單人木偶戲培訓班?!皝?,把手給我,拿著木偶,抓緊、轉動,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會自己配音、會操縱木偶,還要會制作,在表演的時候要用巧勁來變動木偶,對它要十分熟悉?!壁w善葵生動地介紹自己積累多年的藝術經驗。
作為黑泥塘木偶戲發展的見證人、非遺傳承人,88歲的趙善葵不僅不要酬勞,還自己捐款投入教學事業。對他來說,把紅色教育和非遺文化完美統一的作品搬上舞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準備把黨史宣傳和非遺文化結合起來,編排以紅軍革命故事、當地英雄歷史為主題的木偶戲?!壁w善葵希望用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形式讓大家了解了革命歷史,讓廣大黨員,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表演單人木偶戲。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據當地村干部介紹,每天來基地看戲的多為老年人,他們的子女開車搭他們來看戲,“在這一來一去中加深了不少感情。”培訓基地開放以來,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木偶戲表演者有了組織,白天下鄉巡演,晚上回基地為村民表演,忙得不亦樂乎。
目前,黑泥塘村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人木偶戲培訓基地、農家書屋、鄉村大舞臺等場所。同時,通過文化墻等農村精神文明陣地,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孝道文化等內容,讓精神文明浸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建設。
建設農家書屋,解決“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人木偶戲培訓基地解決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農家書屋則成為了村里孩子的書海世界。黑泥塘村不斷創新形式為一老一少送上“文化大餐”。
暑假期間,茂南區羊角鎮上庵村黑泥塘村的農家書屋異常熱鬧。走進該書屋,放眼望去,一排排書架整齊劃一,一冊冊圖書陳列有序。據了解,黑泥塘村共有382人,書屋已配備5000多冊圖書,涵蓋了中小學生課外書、科技、歷史等,較好滿足村民的閱讀需求。
黑泥塘農家書屋一角。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在書屋建設中,該村又做到“三落實四保證”,即是人員、場地、資金落實,保證有人專管、有專門場所、有專項資金、有多項活動,并利用5G 打造出“網絡 書屋”式的文化學習平臺,拓寬村民獲取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的渠道。目前,配備了12名管理員負責書屋的設備維護、圖書歸檔分類等,同時安排專人值班。
2019年,黑泥塘村建設了一家農家書屋,切實解決了村中“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同時,農家書屋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開展黨員讀書會活動,讓其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黨和政府聲音以及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還與科技推廣相結合,鎮、村經常到此舉行培訓等,年培訓人次超1200人次,使每個群眾都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
孩子們在農家書屋聽國學朗誦。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針對青少年,又以熱心企業、人士志愿服務的形式到書屋開展義務課堂、作業輔導和國學經典朗誦,充實農村少年兒童的文化底子,滿足不同年齡層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現在,村中的大小朋友有事沒事都往農家書屋跑,他們在這學習黨史、觀看書籍、聽國學朗誦。農家書屋已成為村民抵御封建迷信、聚眾賭博等惡習的前沿陣地,倡樹文明新風的窗口,點亮了村民書香生活,成為美麗鄉村的“新地標”。
打造“三黑”產業,“文化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黑泥塘村離羊角鎮政府駐地大約5公里,有2個村民小組,全村382人。雖然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該村深知鄉村要發展,產業興旺是重點,扎實推進產業發展。
該村村民通過到農家書屋去學習,掌握科學種植技術,通過舉辦現場講學和技術交流活動,邀請有經驗的農戶現場傳授技術、解疑釋惑,開拓群眾致富的新思路。
農家書屋一角。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如今,黑泥塘村組織策劃了經營小夜市和中藥材種植基地,村民白天務農種植打理各種蔬菜、水果、農作物,并嘗試名貴中藥材種植,一到晚上,家家戶戶都擺上攤檔,包含各種糖水、燒烤、兒童玩具等40個檔口,形成一村一戶一品小夜市,從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農家書屋讓黑泥塘村村民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
“小陣地”激發出鄉村“新活力”,助推所在行政村上庵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茂名市鄉村振興示范村,黑泥塘村作為茂南區首批“鄉村復興少年宮”示范點。
黑泥塘村一角。 通訊員/受訪者 黃林明 供圖
據介紹,結合當地肥沃的黑土地資源,黑泥塘村將通過“公司 農戶 基地 互聯網”的模式,打造“三黑”(黑土地、黑糯米和黑酒)產業。目前,已規劃以“休閑舒適的太空糯稻生態園”為主題的田園打卡點,該生態園約有50畝育種基地,將和航天科技傳統工藝公司合作種植太空糯米。
以“文化 ”為切入點,通過提升鄉村傳統文化行業的經營模式、商品水平、促進文化產業和傳統行業融合發展,把鄉村產業與傳統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基礎相結合,正在成為黑泥塘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一把新“鑰匙”。
【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楊金鳳
【通訊員】黃林明 邱秋梅
【作者】 楊金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