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觀察丨柯橋黨建統領強村富民集成改革 打造共同富裕硬核成果(紹興市柯橋區富強村)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燕翔 通訊員 周杰 魏金金 共享聯盟柯橋站 俞立權
柯橋區王化村(資料圖)
今年2月22日,浙江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糧食安全工作會議提出將全面推進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重點打好“標準地改革 農業‘雙強’”“宅基地改革 鄉村建設”“市場化改革 集體經營”“數字化改革 賦能創富”四套組合拳。
四套組合拳如何出招?作為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柯橋有一定的探索經驗:通過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激活全域閑置資源、實施強村工程提升鎮村市場化運營能力、構建黨建共富聯盟實現組團式片區發展,全面強化經濟薄弱村的 “輸血、造血、活血”功能。
“吃飯了!”近日中午,柯橋區平水鎮王化村長塘頭自然村“金秋老人食堂”準時飄出飯香,在工作人員的招呼下,30多位村內老人相繼入座,聊著家常吃起了一葷三素一湯的免費愛心餐。
老人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該村引進的集“養老、照料、營銷”于一體的“金秋家園?長塘頭”共富項目。眼下,該項目已盤活閑置農房320間余間、帶動就業500余人,并通過經營收入反哺有效提升了村內養老公益服務。
農文旅產業最怕業態單一。為擴大“金秋家園?長塘頭”共富項目的帶動作用,平水鎮構建了王化片5村黨建共富聯盟,通過整片規劃、整合資源、整體運營引入了竹業全鏈條項目、紅色芳華紅色研學基地等10個項目進行業態互補。
王壇鎮森林覆蓋率達86.9%,曾一度陷入空心化困境。在政策支持下,該鎮通過探索實施宅基地鎮域跨村有償選位、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入股成立強村公司等舉措,有效將“閑置資源”轉化為“共富資本”,打響了生態旅游區域公共品牌。今年“五一”假期,全鎮共接待游客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萬元。
柯橋區王化村
而在安昌街道,依托“浙里興村治社”應用“自下而上”場景,干部、鄉賢、群眾正形成強村合力。前不久,在共富指導員陶招貴的“精準問診”下,該街道白洋居創新采用“積蓄 貸款 租金”模式籌集1500萬元資金興建了白洋農產品集散中心,整體打包給專業公司運營后,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至少180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柯橋全區累計引入社會資本20億元,激活農房建筑面積65.45萬平方米及周邊山林田地1萬余畝,促進農戶增收近9800余萬元、集體經濟增效7580多萬元;建立起了區鎮村三級強村公司,形成5條黨建示范帶及16個片區黨建共富聯盟。
2021年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20.48億元,平均每個村624.4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0.32億元,平均每個村314.51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29元,同比增長10.5%,居全省第二位,增速連續17年快于城鎮。
結合“杭紹星城”建設,今年該區又創新啟動了“共富星村”建設行動,計劃出臺 “共富星村建設十條標準”,重點打造一批富裕鄉村、眾創鄉村、學悅鄉村、健康鄉村、優享鄉村、和睦鄉村、暢通鄉村、詩畫鄉村、平安鄉村、黨建鄉村。
依托駐村指導員制度這張金名片,眼下柯橋正實施“百名共富指導員進百村”行動,今年將組建100個左右區域化、領域化、專業化的共富黨建聯盟,讓收入10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減少到35個以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