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黨建引領 發展提速(廣西貴港黨建)
廣西新聞網記者 唐正芳 通訊員 梁澤義 周金有
“現在好了,只要在上班時間,村委辦肯定有人在,不像以前辦事要滿村找人了。”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龍馬村一群眾說。近日,該區出臺《村(社區)干部管理十項制度》,要求村(社區)干部要輪流坐班辦公,每天安排2人以上坐班,時間為工作日8∶30-11∶30,14∶00-17∶00。
貴港市委書記李新元介紹,2015年以來,貴港牢固樹立“大黨建引領大發展”的工作理念,始終把加強黨建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實現了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雙贏。
1
搭平臺作示范 強黨建筋骨
“建議市級層面建立社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并召開聯席會議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8月25日貴港市第六期“書記面對面”談黨建工作研討會上,一位參會人員提出。
事隔兩個多月,記者了解到,如今貴港已設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等4個議事協調機構;搭建了“維穩基石工程”三級維穩平臺,每季度召開維穩形勢研判例會,每月召開綜治工作研判例會,實施領導包案責任制,重大問題隨時聯調。
貴港市領導率先垂范,著力推進基層黨建載體品牌創新,搭建“書記面對面”談黨建工作平臺。李新元主持,每月召開一期、每期一個主題,通過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面對面談問題、找差距,查原因、尋對策,實現黨建強、發展強的目標。目前已先后舉辦了黨建引領招商引資、重溫《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8期,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平穩向好發展。
覃塘區將此活動推向縱深,迅速推出“書記面對面·點上看”活動,直接將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拉到現場,“互相評、立即改”,開展集體研討,在基層一線剖析問題根源、尋求解決辦法、落實黨建責任、破解發展難題。
11月1日,貴港市市長農融前往貴港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市長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在聽取該公司關于加快搬遷貴鋼生活區進度、加快郁江物流倉儲項目用地征收速度等問題的請求后,當即請住建委、國土資源局、工信委以及港北區、覃塘區提出解決方案。快速反應得到了企業的點贊。
2
建機制激活力 “磨不推自轉”
如何讓黨員干部以最大的熱情積極主動投入工作,做到“磨不推自轉”?貴港市探索建立了系列工作機制,瞄準了精準脫貧這個“耙心”,使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激發基層組織活力成為一種常態。
為實現黨建引領經濟發展制度化、規范化,各縣市區也因地制宜出臺促發展的措施和政策。比如覃塘區的“干部管理10項制度”中就有“三會一課”制度,其中要求每季度召開一次支部大會制度,還要定期聽取、討論支委會的工作報告,對其工作進行審查和監督。
平南縣建立GBS電子考勤管理制度,利用“外勤助手考勤平臺”,實現了對79名“第一書記”的考勤管理,每名“第一書記”每天八小時工作時間內的運行軌跡,全部顯示在電子地圖上;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港北區規定每月的“黨員活動日”,激發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并通過機制充分發揮考核結果運用,將考評結果作為黨員民主測評、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既要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也要為那些敢于改革的創新者撐腰鼓勁。貴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貴文介紹,為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貴港出臺《鼓勵改革創新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暫行辦法》,這是貴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項制度創新。
3
建陣地強基礎 促發展加速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無論是鄉鎮、社區還是企業,要想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并有所突破,基層黨建是基礎,干部是關鍵。”談到黨建工作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港北區區委書記韋慶強說。
位于港北區的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目前簽約引進電動車企業51家,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只不過用了一年半時間。這當中星邁科技企業孵化器功不可沒。“我們為進駐企業提供工商注冊、人才招聘、政策、管理、物流、融資、市場推廣和培訓等多種形式的貼心服務,目前正在為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基地黨支部書記、孵化器負責人練列敏說。而基地的“核心部件”,就是7月13日在港北區黨委的幫助下成立的黨支部,全體黨員在為服務企業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大會戰”的頭號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艱巨,桂平市委成立大藤峽臨時黨委,并下設11個臨時黨支部。臨時黨委書記、項目常務副指揮長楊大東說:“11個臨時黨支部與53個村屯黨小組‘結對子’,引導各屯推行‘一組兩會’協商自治制度,議決征地拆遷和移民安置等重大事項,黨群聚心凝力克難攻堅,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完成征地1.17萬畝,船閘工程區域急需搬遷施工的279戶、1111名群眾全部簽訂臨時搬遷協議。”
“強基固本,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顯而易見。”玉彤介紹,在天眼工程建設中,大嶺鄉發揮黨建統領核心作用,45萬元建設資金很快籌集到位,在全鄉10個村59個屯安裝監控攝像頭70個,并在派出所建立總監控室、10個村建分監控室,成為當地首個實現“天眼工程”全覆蓋通村屯的鄉鎮,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社會治安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