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經濟學院“立德樹人”出實招(貴州黔南經濟學院宣傳片)
貴州黔南經濟學院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一個特色、二大論壇、三大活動、四項措施”為抓手,拓展思政教育育人途徑,著力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扎實專業基礎和動手能力強,以經濟管理為主的應用型人才。
以拓展思政途徑為抓手,打造“一個特色”
學校緊扣貴州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以興黔富民為己任,拓展思政途徑,搭建服務地方經濟平臺,形成了“服務民族經濟”的辦學特色。建立了“鄉村振興、產教融合、校地協同育人機制”,將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金融貸款、農業生態、政務管理方面的人才和法律援助送進了農村、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實現專業建設與民族經濟發展相匹配。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學校出臺了相應的實施措施,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在擺金鎮馬道村和楊茂村成立鄉村振興夜校,擇優挑選了100余名教師開展基層服務工作,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留守兒童教育等方面貢獻了學校智慧和力量。近年來,學校組織師生700余人次開展鄉村振興暨基層服務,長期堅持師生支教、文化下鄉、產研結合、發展養殖等措施,為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以“二大論壇”為依托,鍛鑄學生儒魂商才
學校將“商務論壇”“名師講壇”作為支撐“儒魂商才”人才培養的思政及素質教育平臺,融科技人文、品格塑造、探索精神培養于學術交流活動之中。學校每年邀請國內省級以上教學名師及企業領軍人物來校舉辦專題講座或開展座談交流,截至2024年12月已舉辦“名師講壇”50場、“商務論壇”40場,受益師生10000余人次。兩大“論壇”通過熱點問題探討、成果性研究、學術能力及技術前沿等方面內容的講授,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校企聯動環境,激發了師生學習熱情,讓師生進一步了解行業動態,拓展視野,發揮科研促進教學的作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師生成長。
以“三大活動”為載體,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學校一切工作都圍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來開展,每年堅持開展“迎新季”“畢業季”“感恩季”三大活動,將其打造成弘揚民族美德、傳承學校文化的品牌活動。每年初,學校都將三大活動列入工作要點,并根據國家及當地政府的要求和學校安排制定實施方案,由學校領導統籌推進,組織開展活動上百場,參與師生達在校人數的百分之八十。通過“迎新季”弘揚時代主旋律,展現大學生的青春與激情,在迎新的前期籌備過程中,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在新生接待過程中,鍛煉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通過社團招新,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舉辦迎新晚會,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貌;通過感恩季活動,講感恩的故事,做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社會的事情,培養學生感恩情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畢業季切實抓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解讀政策、訪企拓崗、就業包保、線上線下招聘等多項措施,幫助畢業生落實就業崗位,提升就業率及專業對口率;同時抓好畢業教育與關愛,強化畢業生責任意識,深化對學?!吧仙迫羲?,博學明德”校訓的認識,以感恩之心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學校向社會輸送的5萬余名畢業生,較大一部分已經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
以“四項措施”為途徑,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推出了利于教師職業發展及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四項措施。一是出臺引進人才優惠措施,從薪酬待遇、住房等方面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并且主動到省外高等學校招聘人才,還通過網絡在線常年招聘;二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校實施了“1+1+1+N”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即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講師及若干名青年教師組成課程教學團隊,以老帶新完成課程教學及課程建設;三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重點引進“雙師型”教師的同時,鼓勵現有教師獲取行業資格證書,努力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扎根學校;四是完善師德考核制度,實施師德師風缺失不得評優評先及晉升職稱的一票否決制,并健全思政工作隊伍職務職級“雙線”晉升制度。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初步建立了一支800余人的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學校拓展思政育人途徑,推動特色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貴州省黨建云、貴州日報當代先鋒網及黔南教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相繼予以報道100余條。學校黨委被省教育工委授予“貴州省屬高校先進黨組織”,黨建工作被黔南州委教育工委評為優秀,被黔南州委選為黨建示范點進行重點建設,機關黨支部被授予“全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貴州黔南經濟學院文/李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