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國際公館小區:“黨建菜園”搭起鄰里“連心橋”(洞庭湖國際公館怎么樣)
岳陽晚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李楨 特約記者 黃亞文)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一塊塊菜地映入眼簾。白菜、茼蒿、萵筍、蘿卜等時令蔬菜一應俱全。這片生機勃勃的菜地,就是小區居民在南湖新區湖濱街道黃沙灣社區黨總支和洞庭湖國際公館小區黨支部以及萬廈物業的幫助下,在今年年初,為創新小區黨建活動方式方法,服務更多居民群眾,針對小區老年人多、且閑不住這一現狀,同時為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難家庭解決吃蔬菜難題,通過多方共同努力,終于打造屬于自己的“黨建菜園”,搭起了鄰里之間的“連心橋”,讓幸福種子在居民心田開花結果。
12月2日上午,湖風輕拂,艷陽高照。洞庭湖國際公館小區黨支部組織小區黨員和居民一起去“黨建菜園”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大家一起給土地松土、施肥,相互之間交流種菜的經驗,最后還采摘了已經成熟的蔬菜包裝好,送給了小區10戶高齡獨居老人和生活困難家庭,讓他們感受到小區大家庭溫暖。
據悉,在小區菜地開墾之前,洞庭湖國際公館小區內有不少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想自己種種菜,豐富下業余生活,但是小區內并沒有適合的地方,而離小區不遠有一片空地由于一直沒有開發利用,久而久之堆滿了垃圾,呈現出臟亂差的“景象”,小區居民想利用這塊荒地來種菜。小區黨支部了解到這種情況后,積極與社區黨總支進行對接,雙方一拍即合,大家一起努力,才讓小區居民有了一塊專屬的“黨建菜園”基地。
“大家確實有種菜的需求,我們小區附近正好又有一塊閑置土地可以利用,小區居民也都喜歡吃自己種的蔬菜。”小區黨支部副書記胡志勇表示,“現在有這個條件,可以讓業主自己來認領一塊屬于自己的菜地,能夠利用業余時間種點蔬菜,既?豐富了業余生活,又解決生活困難和孤寡老人吃菜的難題,居民們也覺得很開心。”
如今,閑置多年的荒地完成了蛻變,居民們參與小區事務的熱情也被點燃,翻新土壤、播種、施肥、捉蟲、采摘……“黨建菜園”就這樣,慢慢在居民們手中建設起來了。居民們不僅感受到了種菜的樂趣,也踐行了綠色環保理念。“黨建菜園”基地的打造,不僅以居民自治喚醒了小區滿滿活力,也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小區治理正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 打造成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一項群眾有感的民生工程、一個黨建引領共享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