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每月一張提醒清單 讓黨建工作干有標準(黨建工作提醒機制)
2018-11-27 06: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潘瑋 縣委報道組 陳伊言 記者 楊世丹
東坑鎮白鶴村村集體增收項目畬家四季農耕園
在景寧縣鸕鶿鄉鸕鶿村村口,組織委員潘肖正忙著幫村民“掃一掃”,原來,該鄉在前不久推出“智慧黨建·自助掃碼”,黨員群眾只需微信關注,就可參與學習,參與監督,參與線上報送和認領微心愿等活動。
1989年出生的潘肖,是該鄉今年新提任的組織委員,也是全縣組織委員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個。是什么在短時間內,讓一個黨建“門外漢”,也能干得得心應手呢?
這要得益于該縣去年以來推出的基層黨建月度提醒單機制,提醒單是針對以往落實黨建責任較抽象、籠統,基層不知道“抓什么、如何抓”,上下工作不貫通等問題,應運而生的舉措。景寧縣委組織部根據工作重點,條目式列出每個月任務清單,各鄉鎮按照清單開展工作,達到提醒的目的。
“履職之初,驚喜之余更多的是惶恐”,潘肖坦言,由于之前缺乏黨建工作經驗,感到措手不及。有了黨建任務提醒單,讓自己很快進入角色。
“這個提醒單,告訴我們每個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了他,作為新手的我,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工作之余,還可以思考做一些創新項目,自選動作”,潘肖說道。
鸕鶿鄉組織委員潘肖指導村民“掃一掃”
“立足實際,以問題為導向,謀劃一條以上可實踐的黨建創新項目”,這是今年3月份黨建任務提醒上的任務之一,也促成了鶴溪街道城南區塊征遷整治工作的“加速器”。僅用4個多月時間,完成征遷土地476畝、農戶273 戶 、菇棚89戶的政策處理,遷移墳墓17穴,拆除房屋建筑面積達12.8萬平方米。
接到3月的黨建任務提醒后,鶴溪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巧玲就開始謀劃和思考,針對街道地處城區,涉及拆遷改造項目多的現狀,謀劃在項目上建設“工作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功能,把黨組織陣地延伸到項目一線,實現黨建與項目建設同頻共振,黨建與中心工作互促共進。
張村是城南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區塊之一,包葉水是張村的一名普通黨員,在召開動員會當天,包葉水第一個帶頭簽下拆違協議。后來,被編入工作支部當中的一個黨小組,負責張村區塊網格內村民拆遷動員工作。
“我們村35名在村黨員,全部被編入張村區塊攻堅黨小組,根據安排,我主要負責第四村民小組的拆違思想工作,其中最多的一家,來來回回走了七八趟,剛開始有些群眾不理解、不配合,多次吃閉門羹,甚至被趕出來……后來通過擺道理、講政策、談愿景等方式,最終得到了認同”,包葉水回憶道。
黨員助力項目建設
包葉水只是城南區塊征遷整治“工作支部”當中眾多黨員的一個縮影,在城南棚戶區(城中村)改造中,黨員旗幟高高樹立,支部堡壘作用發揮充分,為街道征遷整治工作順利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按照‘哪些任務是重點、哪些工作難推進、哪些方面較薄弱,就提醒哪些’的原則,制定每月的黨建任務提醒單,實踐證明,小小提醒單很好地發揮了提醒的目的和部署工作的目標,讓基層干有標準、做有方向”,景寧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探索更多類似管用的舉措和機制,不斷“充實”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