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珙縣為抗震救災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帳篷黨建”筑牢紅色堡壘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和23時36分,四川長寧縣和珙縣分別發生6.0級和5.1級地震。截至6月20日10時30分,地震造成珙縣17個鄉鎮、106027人受災,因災死亡4人,受傷103人,因災轉移安置39568人,損壞房屋21104戶,損壞房屋59684間。
地震發生后,珙縣共設立153個集中安置點,絕大多數受災群眾被安置進帳篷。該縣扎實開展“帳篷黨建”工程,在每個集中安置點組建“一部四隊一點”(即:救災臨時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隊、社會志愿者服務隊、治安服務隊、子弟兵救援隊、醫療救助點),做到“哪里有災情、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組織和黨員;哪里有群眾需要,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為打贏抗震救災硬仗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支部建在帳篷里
該縣在每個集中安置點均建立了臨時黨支部,支部成員由鄉鎮黨委和村(社區)黨組織黨員干部擔任,或由受災群眾自己選出的普通黨員擔任。臨時黨支部做到亮旗幟、亮牌子、亮電話“三亮”,并制定“帳篷信息卡”,為每個帳篷掛上“門牌號”,標明帳篷編號、篷內群眾、帳篷篷長聯系方式等,建起臨時黨組織聯系篷長、篷長聯系群眾的“帳篷黨建”模式,保證群眾有問題隨時可聯系到臨時黨支部,讓受災群眾找到“主心骨”。
服務走在帳篷間
災情發生后,礦山救援隊伍、人武部應急民兵、消防大隊等155支應急救援隊伍、1998人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援處置,并陸續在每個集中安置點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社會志愿者服務隊、治安服務隊和子弟兵救援隊,全面排查安置點帳篷內受災群眾基本情況,精準聚焦受災群眾服務需求,抓好食品、藥品、飲用水、棉被、帳篷等物資運送和發放,做好避災安置點醫療、消防、防疫等工作,強化群眾安全意識教育,堅決避免次生災害發生,切實保障受災群眾生活需求和生命安全。
力量聚在帳篷中
該縣堅持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廣泛組織動員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民兵、群團組織等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培訓輔導必進帳篷、夜話必進帳篷、電影或宣傳錄像必進帳篷、文藝演出必進帳篷、法制宣傳必進帳篷、黨員示范崗必進帳篷、特殊群體幫扶必進帳篷“七進帳篷”機制,大力宣傳避災常識、救災政策,緩解群眾不安焦躁情緒,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截至目前,該縣已建立臨時黨組織153個,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黨員先鋒隊226支,動員6000余名黨員干部參與抗震救災,把鮮紅的黨旗插在了抗震救災一線。(本報通訊員 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