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撬動農場局小區改造,老舊車棚能安全充電了(社區車棚改造)
西城區裕中東里農場局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樓院里的自行車棚與小區“同齡”。這個面積將近380平方米的自行車棚是全院5棟樓居民共用的。如今,自行車棚老化嚴重,棚頂積水漏雨,難以滿足當下居民存車、充電的需求,同時也有安全隱患,徹底翻新自行車棚的訴求越來越強烈。
裕中東里社區黨委書記高紅梅介紹,自行車棚的改造是2023年提上日程的,可是改造資金是個坎兒,產權單位很難獨立完成自行車棚的改造。于是才有了街道社區與產權單位合作完成改造的意向。
合作的方式經過了多次磨合。高紅梅說,最初是想通過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來完成,產權單位雖然資金不足,但可以出人出料配合改造。使用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有著嚴格的流程,招投標環節必不可少,采用招標方式,中標的施工方就不一定是小區的產權單位,而且自行車棚改造的費用并不低。另一種合作模式是想讓產權單位出一部分資金,從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里再出一部分,這樣雙方的壓力都會降低不少。但麻煩的是,產權單位卡在了立項上。
幾經磨合,2023年末,社區和產權單位終于研究出了最妥善的辦法。高紅梅說,經實地勘察發現,自行車棚的主體鋼架結構是牢靠的,只要進行表面除銹、粉刷就可以繼續使用。需要拆除改造的是棚頂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精打細算,新的施工方案可以讓成本大幅降低,拆改的工藝也同樣可以讓車棚煥然一新。通過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完成改造工程,產權單位負責外圍改善及后期維護管理的合作模式終于確立。
改造后,車棚的棚頂改用聚酯纖維耐力板材,既解決了容易生銹的問題,也讓棚里有了更好的通光性。棚里的易積水點位得到重點改造,同時加入了五條雨水管,積水可以直接引入排水管道,徹底解決了漏雨、積水問題。近期改造工程完成后,居民驚喜地發現,就連車棚里的地磚都換成了平整的透水磚,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深一腳淺一腳了。
高紅梅告訴記者,通過黨建引領,實際上撬動的是整個小區的改善。產權單位在車棚改造期間,找到了小區其他需要改善并符合立項標準的問題,包括修繕小區破損的大門、修整路面、繼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等,小區設施環境、居民生活質量都獲得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