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之花”紅艷艷(黨建 紅)
近年來,阿里地區秉承初心和使命,傾力打造藏西先鋒·紅色阿里黨建品牌,以獨特紅色資源為切入口,以基層黨建為基點,把握“一年筑基、兩年提升、三年鞏固”總基調,挖掘紅色資源,使“黨建之花”在天上阿里精彩綻放。
用好紅色資源,打造藏西精神高地
阿里著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聚焦“尋根·筑魂”主題主線,立足獨特紅色資源,緊貼高原邊疆艱苦環境,挖掘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活動、厚植紅色底蘊,著力打造藏西精神高地。
阿里始終緊緊把握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歷史脈搏,堅持地縣聯動,采取請上來、走下去相結合,邀請研究阿里歷史的專家學者和了解阿里歷史的老干部、老同志召開專題座談會,組織專門力量收集大量革命事跡、紅色故事、紅色物件、文藝作品,研究編寫阿里革命歷史教材。投入3050余萬元建成先遣連紀念館、直庫遺址紀念館,維修改造中共阿里分工委舊址、獅泉河烈士陵園、普蘭縣先遣連營地遺址等紅色遺跡,紅色黨建基礎更加深厚。
同時,依托紅色教育基地、黨內組織生活,采取“實踐體驗、理論學習、座談交流”三種模式,廣泛組織開展紅色資源“三進”“學習孔繁森精神,做孔繁森式好干部”“重走先遣路,弘揚阿里魂”等紅色教育活動,全地區1.7萬名黨員干部接受紅色洗禮。
阿里地區積極聯合區內外媒體,深入挖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先進事跡,創建全區牧區改革示范點搶古村等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全國改革先鋒尼瑪頓珠等一批新時代阿里優秀黨員干部。參加西藏人民廣播電臺《駐村夜話》欄目,直播介紹“藏西先鋒·紅色阿里”黨建品牌創建工作,制作宣傳《崗莎村牦牛運輸隊三重奏》等基層黨組織典型事跡,全地區爭當先進、學習先進的氛圍更加濃厚。
傳承紅色基因,廣泛培樹先鋒模范
阿里以發揚傳承“五種精神”為主線,以爭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核心,以為民服務、聚力大局為宗旨,引導廣大黨員立足崗位當先鋒、深入群眾做模范、從嚴管理塑形象,著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講奉獻、當先鋒、做表率的先鋒模范隊伍。
阿里地區深入開展以“亮身份、比貢獻、爭先鋒、促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萬名黨員爭做八大先鋒”活動,全地區設立120個黨員先鋒崗,成立25個黨員志愿服務團,設置致富幫扶崗、政策宣傳崗、治安維護崗等4類24個崗位,簽訂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管理目標責任書1萬余份,使廣大黨員在全面建成小康阿里的生動實踐中人人挑重任、人人有擔當。
同時,把為民服務作為黨建工作的鮮明主題,實行地縣直機關黨支部與貧困村(居)黨支部結對共建模式,深入開展“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黨員干部扶貧脫貧我先行”“扶殘助學”等活動。廣泛組織農牧區黨員開展“植樹種草、綠化家園”“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風氣”“揭批達賴、維護穩定”活動1560余場次,切實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內生動力。
以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為關鍵,持續深化“村(居)干部文化素質提升工程”“五個一百”“雙帶三培養”、中青年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黨務工作者扶貧能力提升等工程。實行擬發展對象培養、動機考察、思想匯報、一線審批、黨員公示、黨員票決機制,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和“星級黨員”評選。近三年處置不合格黨員181名,著力打造干凈純潔的黨員隊伍。
典型示范引領,全面構筑紅色堡壘
阿里大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政治功能,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以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實施內涵提升、示范引領、紅色引擎三大工程,切實發揮示范引導、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在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全覆蓋的基礎上,對照村(居)黨組織“八個陣地”“十大功能區”和機關黨組織“十五有”標準,把黨組織活動場所打造成黨員群眾常去、愛去的好地方。按照“先試先行、樹立標桿,強化基礎、打造精品,帶動全面、惠及長遠”的思路,制訂《“十三個第一村”內涵提升工程方案》,建立13項80條標準清單,推進扎布村紅色文化第一村、典角村守邊固邊第一村等“十三個第一村”內涵提升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
堅持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水平、增強后進支部功能,制訂《打造“八型”黨組織示范點建設方案》,打造地委宣傳部學習型黨組織等9個“八型”黨組織示范點。大力實施“三三制”項目領域黨建工作模式,選派164名黨群、黨建指導員,整頓升級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5個。
深入推進邊境黨建紅色長廊工程,推行抵邊放牧、沿邊生產、貼邊生活模式,組建群眾信息員、護邊員、治安聯防員隊伍650個;構建公路沿線檢查站、街道警務站、便民服務大廳、紅色旅游景點黨員便民服務點一線一站一廳一點的“四個一”全方位黨建服務新格局,把紅色黨建深度融入到守邊固邊的重大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