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文化”雙輪驅動 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雙輪驅動,重大創新成果)
作者:王帥(蘭州大學)
當前,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有效銜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持續發力,做好做實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鄉村振興是囊括精神物質等多個維度的系統性工程,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鄉村振興更需“黨建+文化”雙輪驅動,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
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辦好農村的事情,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黨。為此,必須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推動黨帶領全體人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一是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牢固樹立“抓黨建必須抓基層”的工作理念,夯實基層基礎,堅持黨管三農的原則,激發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發展活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突出政治功能,大力引導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創新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提升鄉村振興支撐力。要按照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科學掌握村與村之間因資源稟賦、地理條件、人口規模及素質造成的差異性,制定發展戰略和實施規劃,既要做到盡力而為,又要做好量力而行,增強農業農村農民三者間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激發鄉村振興內動力。要積極聯系和發動人民群眾,引導村民參與村務管理和鄉村建設,激發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村民共治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堅持探索鄉村文化振興之路。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全過程。新時代,理解與認同鄉土文化、尊重和熱愛鄉土文化,不僅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必要前提。為此,一是要把重塑當代農民價值觀作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第一要務,切實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決破除“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和傾向,營造“拼闖干”的干事環境和氛圍。二是要圍繞提振農民文化水平、提高農民道德修養、提升農民精神氣質做文章,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新鄉賢”在價值引領、道德教化和文化傳承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從更大范圍上講,要深入挖掘生態道德、生活習俗等文化資源,助推建設鄉村生態文明,加快鄉村生態振興。四是要旗幟鮮明發展先進文化,加強對農村群眾的基本道德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農村文化氛圍。五是要大力做好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活動,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滿足村民文化需求;加強鄉村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真正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選好人、用好人。
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黨建引領和文化振興固然重要,而產業發展更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推進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性、決定性工程,也是最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為此,要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村電商,延長農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要把加工業和休閑旅游作為融合的重點產業,把創新創業作為融合的強大動能;要重點發展富民產業,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子,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貫徹落實產業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實現中國農業從傳統的農產品穩定供給和增加生產者收入的“兩目標”,向新時代保持農產品穩定供給、增加生產者收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三目標”。
來源: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