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方面存在問題的報告(2024年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方面存在問題的報告怎么寫)
今年以來,市直機關以新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同步謀劃、部署、落實和檢查,在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一、主要做法
(一)創新黨建品牌建設
各單位圍繞中心工作創建黨建品牌,進一步提升了黨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些部門通過明確黨建品牌的方向和目標,將黨建工作與單位核心任務緊密結合。例如,市人社局創新推出“惠民人社、先鋒引領”品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黨建融入業務全流程。這種方式既突出了黨建的政治屬性,也體現了服務大局的功能。
(二)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
黨建工作的高效開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黨務干部隊伍。一些單位通過設立專職副書記、舉辦黨務工作專題培訓等形式,提升黨務干部的能力素質。同時,有的單位將業務骨干充實到黨務崗位,形成了“業務 黨建”的雙向促進機制。
(三)強化領導干部示范引領
領導干部是黨建與業務融合的關鍵驅動力。一些單位主要領導帶頭參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并親自指導黨建品牌創建工作。例如,市發改委領導班子通過組織專題學習和現場指導,將黨建工作融入重點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發揮了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
(四)推動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圍繞破解“兩張皮”問題,各單位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例如,市科協推出“黨建 智慧科普”模式,將黨建工作貫穿于科技普及、創新創業等核心業務中,實現黨建與業務的協同推進。
(五)服務群眾的初心使命彰顯
市直機關各單位注重發揮黨員志愿服務作用,通過“黨建引領 志愿服務”模式,讓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中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例如,市民政局開展了“黨建進社區”活動,把服務群眾作為黨建工作的落腳點。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不夠深入
一是部分領導干部對黨建與業務融合的認識不足,沒有深刻理解抓黨建是最大的政績,認為黨建工作是“虛功”,業務工作才是“實績”。二是部分黨務干部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黨建與業務難以融合,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對黨建工作的政治屬性認識不足,將其簡單視為完成任務,缺乏深度挖掘和融合意識。
(二)黨務干部能力不足
一是黨務干部流動性較大,部分新任干部缺乏黨建工作經驗,難以勝任黨建與業務融合的任務。二是一些黨務干部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在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時顯得力不從心。三是缺乏培訓機制,黨務干部的專業素質亟待提升。
(三)考核激勵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黨建與業務融合的考核機制尚未健全,考核內容更多停留在黨建工作的形式層面,忽視了其對業務工作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獎勵機制不夠完善,黨建工作成效未能與干部評優評先、職務晉升掛鉤,缺乏有效的激勵手段。
(四)統籌規劃和協同推進不足
一是黨建與業務工作的目標設定和任務規劃缺乏聯動,導致兩者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二是部分領導干部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三是資源整合不足,黨建與業務工作在實際推進中脫節。
三、對策建議
(一)在思想引領上聚焦發力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意識。通過中心組學習、專題黨課等形式,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抓黨建促發展”的理念,將黨建工作與業務目標緊密結合。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通過紅色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增強黨性意識,激發黨務干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引導黨員干部在重點項目和業務難題中主動作為,以實際行動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二)在隊伍建設上強化基礎
一是優化黨務干部配備。選拔有能力、有經驗的業務骨干從事黨建工作,形成“雙向融合、雙向提升”的良性機制。二是加強黨務干部培訓。定期舉辦專題培訓,提升黨務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確保其勝任黨建與業務融合的任務。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將黨建工作成效納入干部考核體系,鼓勵黨務干部創新思路,推動黨建工作向深層次發展。
(三)在機制創新上精準施策
一是健全考核機制。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將黨建與業務工作的融合成效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對在黨建與業務融合方面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形成“以融合促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強過程監督。通過定期督查、工作通報等方式,確保黨建與業務工作協同推進。
(四)在統籌推進上注重協同
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通過年度計劃、季度總結等形式,將黨建與業務工作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二是深化支部建設標準化。推動基層黨組織與單位重點工作同步發力,形成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雙輪驅動”。三是強化資源整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黨建與業務工作的共享平臺,實現黨建和業務工作的無縫銜接。
(五)在品牌建設上深耕細作
一是鞏固黨建品牌創建成效。圍繞中心任務,打造與業務緊密結合的黨建品牌,形成標桿示范效應。二是創新黨建品牌內涵。結合時代特點和群眾需求,賦予黨建品牌更多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內涵。三是加強宣傳推廣。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黨建品牌的影響力,讓更多黨員干部和群眾感受到黨建工作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