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龍沙區:黨建引領夯基礎 三項治理促和諧(黨建引領三治指的是什么)
來源: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委社會工作部以“楓橋經驗”為指引,以黨建領治、居民自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為著力點,聚焦辦好群眾“急難愁盼”實事,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治理布局進一步優化、治理方式進一步創新、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黨建引領”強化組織保障
始終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放在推進基層治理首位。突出多樣化、實用化的功能導向,提高黨群陣地建設水平,持續豐富為民服務功能。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明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目標、建設標準,對45個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加大經費支持力度。通過壓縮辦公面積,按需規劃活動分區等方式,結合實際建設法律援助、就業指導、黨員活動等特色功能區,38個社區全部完成黨群服務清單的制定,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推進網格黨群服務站建設,通過獨立建設以及與暖“新”驛站、“民情茶館”“紅色管家議事會”等陣地統籌建設等方式,建立網格黨群服務站52處,為小區黨員群眾常態化提供政策咨詢、協商議事等服務。開展志愿服務積分兌換等特色活動,提高黨員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緊緊抓住黨組織領導基層社會治理這條主線,將黨的組織體系與基層治理體系有機融合,讓各級黨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把黨支部建在社區、網格,為黨員干部“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搭建平臺,推動34家機關黨組織深入社區為群眾辦實事70余件次,機關在職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2334件次。
“居民自治”完善治理格局
搭建自治共治平臺。以共建共治為抓手,構建多方參與、排查化解、協調聯動的治理模式。動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轉變服務角色,讓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等群體變身兼職網格員,主動參與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由社區發起“捎帶手”志愿服務,吸引150余名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參與,激發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新動能。推動696名物業骨干人員擔任兼職網格員,采取居民“點單”、社區“下單”、物業“接單”方式,2022年共開展網格民主協商1278次,解決停車難、維修難、噪聲擾民、侵占公共綠地等物業難題800余件。同時,將“紅色物業積分制”延伸至網格,引領居民參加社區和物業企業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獲得積分后可兌換獎品或抵扣物業費,吸引千余人廣泛參與。
踐行公約由民自治。圍繞公共事務服務、居民需求等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出臺《龍沙區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紅黑榜的工作方案》,科學制定評選原則,規范評選流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好事,在熟悉人群中推薦身邊的好人好事,共創和諧社區。打造“民情茶館”等綜合活動議事場地,健全自治組織建設,達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目的。
“平安法治”促社會和諧
構筑小區、社區、街道三級預防化解機制,聯合公安、綜合執法、司法所等職能部門、雙報到單位、物業公司、社會組織、自治組織、轄區居民等多方力量,協調解決矛盾糾紛,加強溝通和監督。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增強法治觀念,有效預防和打擊有組織犯罪,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組織法律專業人士開展現場法律咨詢活動,解答居民疑問,提供法律幫助和指導。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入戶宣傳,面對面講解法律知識,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以上系列措施,引導居民學法、守法、用法。通過規范社區工作事項,最大程度釋放基層自治組織活力,將更多精力投入基層自治功能上來,增強基層自治動能。著力加強對村(社區)兩委換屆、補選的指導和監督,嚴把人選、資格審查、選舉程序“三個關口”,落實“兩委”成員選舉資格審查機制,認真把好社區干部“入口關”。
“文化德治”傳承優良傳統
宣講新時代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引導社區開展“好家訓互評”“家訓書法比賽”等傳統文化活動,以家風家訓規范自身言行,在寓教于樂中培育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塑造文明和諧新風尚。推薦轄區居民參加“文明家庭”“龍江好人”評選活動。
打造學習陣地。著眼于滿足居民多元化學習需求,以社區為單位組織開展道德講堂、法律講堂、早教講堂、導師培訓課堂等,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開展社區教育,弘揚社區文化、傳統文化。強化“孝老愛親網格”“綠色環保網格”“鄰里互助網格”“書香網格”“法治網格”等各具特色的網格文化陣地建設,引導廣大居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身邊好人、身邊好事傳遞正能量,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龍沙區委社會工作部以提升黨建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總抓手,促進基層治理自治民主化、服務便捷化、管理規范化、黨建智慧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持續推進“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共同推進”機制的不斷完善,最大限度整合轄區各類資源,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現代化。(周鐵彬、陳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