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區北橋街道豐厚村:打造“紅色+生態”美麗鄉村(赤坎區豐厚村在計劃什么項目)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赤坎區北橋街道豐厚村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以抓好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重要節點村建設為契機,立足紅色革命資源和綠色田園資源稟賦優勢,著力打造具有濃郁紅色革命文化氛圍、宜居宜業宜游的“紅色+生態”美麗鄉村,先后獲得“湛江市最美村莊”“湛江市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還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生態宜居的豐厚村。
打造紅色教育名片
豐厚村于1957年被廣東省劃定為第一批的革命老區村莊,2018年被評定為湛江市“紅色村莊”。
“紅色是豐厚村的精神本色,這里的‘紅色印記’令人深刻。”北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賴卓介紹,2020年10月,赤坎區委、區政府投資200余萬元在豐厚村原公社飯堂舊址重建起一座集紀念、愛國主義教育、休閑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紅色教育新基地——紅色南路(豐厚)教育基地。
圖文并茂的村莊紅色史介紹、厚重的革命歷史文物展示、整齊排列的課桌椅……紅色南路(豐厚)教育基地占地400余平方米,基地共分為黨員活動室、功能室以及黨史陳列館三個區域。基地自建成以來,吸引了大量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前來參觀聆聽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汲取前進力量。
“平日里,基地還通過舉辦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使紅色文化深入人心。”賴卓表示,豐厚村將以紅色南路(豐厚)教育基地為核心,修繕交通指揮站舊址等革命遺址,大力推進“紅色村”建設。同時,串聯打造植物染“非遺”體驗傳承和農業科普教育基地,與當地學校展開合作發展研學旅游,構建一條融合“紅色文化 傳統教育 生態旅游”的紅色游徑,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教育名片。
紅色南路(豐厚)教育基地。
激活產業潛能
豐厚村綠色資源稟賦,擁有耕地面積千余畝,生態林地50畝。立足傳統產業,豐厚村穩步推進水稻、蔬菜種植,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約600畝,平均畝產400公斤,以油菜為主的特色蔬菜產業種植達200畝。
豐厚村正加快引入資金開展河道整治和農田修復工作,計劃通過回收、發包撂荒地,改善土地品質,優化排水系統,修建配套設施等措施,重塑美麗田園風貌。
“依托都市農業生產生態資源和城郊區位優勢,豐厚村積極融入赤坎區打造粵西區域濱海商埠風情休閑目的地規劃,將鄉村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建設赤坎區北部田園示范體驗區,促進‘三產’融合。”豐厚村黨支部書記黃國明說。
豐厚村正推進占地面積240畝的赤坎區農業生態公園項目建設,目前進行土地收攏工作。該項目將通過引入果蔬采摘、農業科普、親子游樂、創意農業等村旅游新業態,同步開發民宿、農家樂等多元化產品,以“強農業、融自然、趣體驗”為理念,打造集綜合性休閑農業園區和農業主題公園于一體的城市周邊田園生活共享地,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鄉村美麗經濟。
同時,豐厚村三農電商基地正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的場地改造為電商基地及倉儲庫房,利用農民創業等多個載體,搭建電商平臺,積極引導農戶融入電商產業鏈條,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流通現代化。
該基地將整合湛江市特色農產品進行精準營銷,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做主播、幫帶貨,打造“基地 帶貨 網紅 農旅”的新體系,預計可帶動培植5家電子商務企業,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6萬多元。
共建和美鄉村
生動有趣的文明墻繪、全面硬化的山村路網、寧靜幽雅的古榕樹公園……一幅生機盎然、和諧宜居的鄉村新畫卷在豐厚村徐徐展開。
近年來,豐厚村堅持黨建引領,發揮農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落實村“兩委”干部兼任村民小組長機制,形成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黨建 ”模式,帶動群眾共建和美鄉村。
豐厚村黨支部以黨組織帶黨員,廣泛動員農民群眾以及志愿者積極參與,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污水、畜禽養殖糞污及農業生產廢棄物,凈化農村公廁、小公園、小廣場等公共場所,推進村莊干凈整潔。
豐厚村主要村巷道實現了硬底化、綠化建設,主干道實現“白改黑”;完成5公里排污管網鋪設,建有污水處理站2座,生活污水實現集中處理排放;完善觀光池塘等基礎設施,衛生戶廁改造普及率達到100%,因地制宜建設“四小園”,整體環境優美宜居。當前,豐厚村正引入專業鄉村規劃公司對村莊進行統一規劃,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風貌。
“村里打造紅色文旅,發展村集體經濟,房前屋后大變身,小村莊成為‘大景區’,來的人越來越多了,相信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了。”村民黃叔高興地說。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