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藝術學院博士生黨支部:黨建工作和設計服務同頻共振、同向聚合、深度互融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標桿院系、樣板支部與第三批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創建名單。設計藝術學院博士生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成立于2017年9月,現有黨員43人。支部始終堅持一融雙高理念,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發揮設計學科特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富有學科特色的人才培養工作”為建設主線,創立“紅色文化工作室”“黨員賦能平臺”與“黨建服務基地”三個平臺,推行“藝術 思政、設計 服務、傳統 創新、紅色 科研”四項工作舉措,推動黨建工作和設計服務同頻共振、同向聚合、深度互融。設計助農扶貧、鄉村美育教育、推動產業發展等相關事跡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藝術 思政”,“專業”筑牢基層堡壘
支部結合專業特色,通過完善工作體系,創新學習模式,凝練宣傳經驗,開展特色黨課與黨日活動,不斷深化支部建設,形成黨員“教育-成長-宣傳”的完整路徑。通過“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等特色活動,打造“微黨課”“移動黨課”“繪畫黨課”相結合的黨課“矩陣”。開展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發起“傳唱百年紅旗譜”學習教育實踐項目。通過主題沙龍、自評他評小集會,加強黨內聯系,通過基層走訪,打通黨群聯系;依托黨員賦能平臺,完善黨員“教育-成長-宣傳”路徑,努力把支部建成堅固的戰斗堡壘。鼓勵黨員結合自身經歷和工作實際上臺講“微黨課”,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支部黨員龍一馨作為冬奧開幕式導演組成員,分享了《雪花》和《儀式前表演》的創意與編排創作工作經歷,傳遞“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奮發精神。
“傳唱百年紅旗譜”學習教育實踐項目作品。
“微黨課”支部成員分享冬奧會節目創作經歷。
“設計 服務”,“學科”賦能社會民生
支部立足設計專業特色,依托黨建服務基地,找準黨建和民生結合點,支部骨干帶頭,黨員廣泛參與,深入項目現場、田間地頭等,開展調研走訪、幫扶解困行動,推動黨建工作和設計服務同頻共振、同向聚合、深度互融。啟動面向隆回花瑤地區的文創扶貧項目,成立“花瑤花博士團幫扶小隊”,依托花瑤黨建服務基地,建立手工挑花黨員工作坊,推動產業創新生態體系。為當地婦女創造就業崗位80余個,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51人,2018年花瑤白水洞村成為全國第一批脫貧點。“花瑤花”文化創意項目入選教育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部分產品受邀在米蘭世博會和巴黎博覽會等國際舞臺展出。設立社區黨建服務基地,開展區域化黨建共建活動,以公益項目“美麗樓道”實現基層的微創新、微服務。項目實施以來,已覆蓋居民樓14棟,惠及住戶300余人,獲得人民網、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湖南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
“花瑤花”文化創意項目調研與作品。
“美麗樓道”項目匯報與實踐。
“傳統 創新”,“文化”增效鑄魂育人
支部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從強陣地、建隊伍著手,用心、用情推進文化鑄魂育人工作。以黨建引領文化挖掘與傳播,建設黨建紅色教育載體,開展紅色文化工作室活動,形成特色黨建文化空間,傳承紅色文化精神內涵;做深非遺傳承,挖掘本土特色,參與建立“國家侗錦非遺傳承基地”和侗錦數字博物館,傳播民族文化滋養人心;做好鄉村美育,形成可持續課程體系,設計本土文化教具,搭建教師美育工作坊,弘揚美學文化增強身份認同。通過文化鑄魂與設計實踐,形成黨員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共同成長的多向教育模式。依托國家藝術基金創作的“紅色織機·新生”,赴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巡展,成為脫貧攻堅的標志性作品。黨支部鄉村美育故事被《China Daily》海外版頭版報道,搭建的教師美育工作坊廣泛傳播輻射全國。“童書繪夢-中國鄉創兒童美育踐行者”團隊榮獲紅旅賽道公益組一等獎。“花瑤花”相關項目獲得第八屆湖南省“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公益組一等獎以及湖南省第一屆“芙蓉學子·鄉村振興”資助項目。
侗錦系列設計作品與“紅色織機·新生”。
鄉村美育課堂過程與成果。
“紅色 科研”,“產業”提速產學融合
支部發揮黨員積極性,堅持“四個面向”,牢記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主動參與產學研深度融合中,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良性循環。發揮支部人才優勢,成立“產業發展小群”,深化產學融合,推動學校與百度、阿里、華為等企業開展設計實踐教學合作。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產業需求,把握時代課題,建設開放式的協同創新知識平臺,與華為、百度等企業展開不同層次的科研合作,做好“紅色 科研”。鼓勵支部成員投身于產業實踐,在國際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方面力爭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有效作為,賦能產業發展,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本領。多名支部黨員投入到各種類型的科技、設計、產業融合的科研活動中,申請各類專利20多件,參與國際標準制定2項。
與百度、華為等企業科研合作成果。
來源:研工部 設計藝術學院
編輯:石佳璐
責任編輯:文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