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南紅楊”在新疆鋪展美麗畫卷——河南能源集團新疆公司高質量發展側記
“河南人講誠信,吃苦能干,河南能源人好,河南人好!”河南能源集團新疆煤焦化公司維吾爾族員工艾山·艾立真誠地說,“他們把河南的特有樹種‘中華紅楊’移植到新疆,已經在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p>
2008年,為了打造河南能源戰略轉移承接地,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整合資源、統籌管理,在新疆成立了河南能源新疆公司,作為河南能源的在疆企業管理總部。
2013年底,自治區將河南能源新疆公司列為八大直管企業。2014年,河南能源實施區域化管理,將河南能源、永煤公司、義煤公司、焦煤公司等作為出資人在新疆地區所設立的各級公司進行整合,成立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公司的發展邁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取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不久前,記者跟隨“黨旗飄揚在高原,主流媒體看能源”采風團到新疆采訪,見證了這一切變化。
一、像紅柳一樣扎根天山腳下:眾維煤業
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走。這是對新疆公司眾維煤業過去所處環境的真實描述。
眾維煤業距離拜城縣60多公里,海拔2200多米,地質儲量豐富,達到7000萬噸。眾維是新疆公司進軍新疆的第一礦。新疆公司剛接手的時候是個年產6萬噸的個體小煤窯,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住的是地窩子,喝的是河溝水,中午水煮白菜、晚上白菜煮水。沒有宿舍、沒有辦公室、沒有機械設備,甚至沒有澡堂。好不容易招來的礦工,一看環境,連行李都沒拿下來,就原車返回了。
最早那批到眾維的20多人,許多人都選擇離去?!皠e人都說我們這里是與世隔絕,我們卻把這里當成是世外桃源。干事業,就要不要有怨言,要坐得住冷板凳,經受得住寂寞。你看戈壁灘上寸草不生,但紅柳卻能扎下根來?!北娋S礦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申堅說。
企業能夠快速發展,得力于有一支特別能戰斗、懂管理的優秀管理團隊。“越是艱苦的地方,越出人才。眾維礦業被譽為新疆公司的“黃埔軍?!保囵B出中層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300余名,20多名礦級管理人才從這里走出?!毙陆竟飨S傳清說。
“先生存,再發展。要創業要發展,再苦再難也得咬牙熬下去、挺過去。有黨委在,我們相信終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碧崞饎摌I的艱難,眾維礦業黨委副書記姚金鐘充滿樂觀和自信,“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雖然只有10%的成活率,但我們堅持年年種?!?/p>
“用心做事,追求卓越?!苯涍^11年打拼,這里從一口小煤窯成為擁有458名干部職工的現代化礦井。僅僅在2008年的半年時間里,就完成了過年3年沒有通過的技改工程,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購置綜采設備,投入2000萬元購置3套綜掘設備,投入3000多萬元完善六大系統,從9萬噸的小煤礦,建設成了90萬噸的現代化礦井,井下機械化生產率達95%以上,眾維煤業成了南疆煤炭行業的耀眼新星。
汗水澆灌,苦盡甜來。2011年,阿克蘇地區安全生產標準化現場會就在眾維召開。2013年,通過國家一級質量標準化驗收。隨著產值和效益的提升,職工宿舍樓建起來了,食堂、鍋爐房、凈水機、干洗房、免費班車都有了,甚至Wi-Fi信號覆蓋全礦。企管勞資科的劉美美說:“這與當初的一窮二白,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換了人間。”
二、風景這邊獨好:“女兒河”畔的龜茲礦業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記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女兒國的故事婦孺皆知,女兒河的原型就是庫車河,新疆公司的龜茲礦業就在庫車河畔,附近的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擦肩而過。
10年前,最初的龜茲礦是一個產能低下的小煤窯,新疆公司公司接手之后,投入資金對設備升級,引進技術對員工培訓。短短一年多時間,企業就達到了“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企業標準。公司注重“用文化企”、以文化人,以黨建為抓手,提升人的思想、凝聚人的靈魂。“追求卓越、用心做事”的企業文化深入企業的末梢神經,“做有責任的企業,做有責任的員工”成為企業和員工自覺的遵循,礦區的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龜茲礦區辦公大樓后邊,不遠處就是“文化游園”。深秋時節,這里依然樹木葳蕤,滿眼綠蔭。清澈的女兒河潺潺流過,地勢低凹的地方,河水匯聚成潭,遠處的群山的倒影如同畫卷;五彩斑斕的格桑花,恣情舒放自己的花蕾,開滿了山谷。好一個如詩如畫的美麗游園!
“這個游園2014年6月竣工,本來讓企業招標做需要2000萬的預算,本著節約的原則,我們發動員工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用工余時間義務投入勞動,石子路、噴泉、石雕、浮橋、亭子,一花一木、一石一草,都是我們員工自己動手打造出來的。每年我們都在這里栽樹,在綠化、美化礦山的同時,也增強了干部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龜茲礦業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礦長于文軒告訴記者,“這里已經成為獨庫公路一個美麗的驛站。但10年前,我們剛從個體煤老板手中接過這座礦山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山體裸露,煤塵飛揚,不要說游客,就是當地人也是捂著口鼻快速通過。為了打造眼前的花園礦山,11年來,1046名干部職工下班后就義務勞動,前后投入了1.15億元,對周圍環境全部硬化、綠化、美化?!?/p>
美麗的格?;ㄩ_滿了山谷,手工做的五彩的紙風車用絲線串聯著在長勢旺盛的柳樹之間隨風起霧,洋溢著一種對生活的樂觀與熱愛。
“在這里已經堅守了十年,習慣了。最初來這里的時候條件艱苦,礦區沒有信號,需要花半個時間繞到對面山頭上有信號的地方給家里人打電話?,F在礦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11年產量翻了64倍,利潤增長了267倍,是庫車縣明星企業。正因為是自己參與勞動的成果,所以有感情、也很自豪?!?008年10月來到這里的申文山說,“獨庫公路高峰期每天車流量超過2萬輛。下一步,我們將在煤礦資源采盡之后,依托這里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康養產業,開辦煤礦博物館,展示中國煤礦的歷史、新疆公司的發展史,讓假期的孩子們體驗井下當礦工,開發研學游。讓現有的硬件設施發揮作用,實現企業發展轉型?!?/p>
三、一路撒播綠色:綠色礦山就是金山銀山
因為新疆公司的礦場大多在荒漠戈壁中,為了克服自然條件的先天不足,從進疆之初,該公司便把保護生態環境定為首要任務,每到一地,便主動綠化礦區,改善生態環境。
在新疆公司,植樹造綠已然蔚然成風。11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新疆公司累計幫助地方栽種榆樹、海棠、紅柳、白楊、沙棘等各類樹木15萬株,培植草坪4100畝,完成了獨庫公路沿線15平方公里的綠化治理,把地下烏金發掘出來反哺社會,把貧瘠地貌治理成綠地草原,既發掘了“金山銀山”,又建設了“綠水青山”,用對綠色的執著贏得了地方群眾的交口稱贊,叫響了河南能源的綠色品牌。
新疆公司眾泰煤焦化公司,廠區整潔干凈,因地制宜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柳樹成蔭。沒有土,從城里買土,改善戈壁灘的地面,硬是種活了樹。三個人挖坑,還得一兩個小時。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眾泰先后投入環保資金1億多元建設“花園式工廠”,成為新疆綠化面積最大的焦化廠;位于帕米爾高原的康蘇煤礦由于資源枯竭,盡管已經退出了,但新疆公司職工在礦區栽種的11000多棵白楊樹,卻給當地留下一片生態林。
新疆公司中潤煤業位于準格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邊緣,一年中200多天有大風狂沙,地上別說樹,連棵草都沒有。在新疆,樹苗要連續成活3年才算活了。人可以不洗臉,但樹苗沒有水就活不成了!于是,職工們狠下心來,除了保證食堂用水,所有的水都用來澆灌樹苗。戈壁灘一年到頭,下雨的次數一只手都能數過來。每當下雨,員工們就搬出盆盆罐罐,擺一地接水。11年來,中潤員工用雙手在戈壁灘種出了一片防風固沙林,奇跡般地種活了2萬棵樹,建成了240畝的美麗花園。生活污水被收集起來,凈化后注入挖好的人工湖,成為整個礦區唯一一家有湖的企業。
為了保障庫車河不受污染,龜茲礦業還先后投入1600多萬元建設了防滲墻,每年還投入近百萬元定期清理河流周邊垃圾、疏通河道。礦井水和生活用水經處理后用于澆灌礦區周邊荒山,把荒山禿嶺變成茵茵綠洲,再現了庫車河傳說中的美景。
“當時的三分公司就在無人區腹地,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只有幾棵樹,一座辦公樓,四周荒涼得連只麻雀都沒有?!毙陆就湍厦簶I下屬的三分公司任瀟建說,遇見刮大風,干燥的風卷著沙石,打在人臉上,就是一片青紫。但是最終新疆公司屯南煤業職工不但種活了樹,還在戈壁灘把礦山打造成了花海。
這一棵棵綠樹、一個個故事,都是新疆公司打造綠色發展生命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體現。
四、科技創新:做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
綠色科技,已經成為新疆公司的新名片。
2012年,鋼鐵行業技術裝備升級換代,高爐對一級冶金焦需求急劇增加。眾泰煤焦化所處的南疆地區,沒有一家企業生產一級冶金焦。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靈魂。眾泰煤焦化注重科技創新,堅持獨立自主,打破了新疆煤不能生產高品質焦炭的局面,用一級冶金焦叩開了行業技能大師的大門。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公司總工程師蔣善勇帶領他的工作室團隊日夜奮戰,先后制定出400多種配比方案,做了600多次的小焦爐試驗和100多個鐵箱試驗,尋找最優配煤比例。2013年4月,第一爐規模量產的一級冶金焦成功生產,這項創新,填補了南疆地區一級冶金焦的空白,提高了眾泰煤焦化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長期高效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蔣善勇作為眾泰創新帶頭人,傳技能、授絕技,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員工學技術、鉆業務,積極舞動青年員工的創新旋律。先后被授予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勞動模范、河南能源十大青年創新人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河南能源大工匠,2019年全國“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在眾泰煤化工,王洪儒和劉雅君夫婦的故事感人至深,“妻子嫁給了丈夫,丈夫嫁給了企業。”以他們為代表的眾泰人,共同擎起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旗幟,推動企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穩步前行。
五、民族團結一家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據不完全統計,入疆11年來,新疆公司共幫助50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成功脫貧。新疆公司先后幫扶了10多個貧困村和單位,其中2個村實現了銷號摘帽,50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成功脫貧,累計投入1.26億元用于公益建設,成了當地人心中的脫貧致富領路人。
在礦區流傳著一個“三棵樹”的感人故事,是新疆公司援疆扶貧的真實寫照。聳立在龜茲礦業文化廣場的三棵白楊樹,背后還有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感人故事傳遍礦區。這三棵環抱相生的白楊樹并肩聳立,其中兩棵還緊緊連在一起。這里原來住著艾合買提·阿布拉一家,門前有一棵白楊樹。后來艾合買提年邁多病,無法放牧,家里失去經濟來源,門前的這棵白楊樹逐漸干枯,土坯房也漏雨瀕臨倒塌,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危難時候,龜茲礦業伸出溫暖之手,主動與艾合買提家結成幫扶對子,在獨庫公路旁選址新建了一座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贈給艾合買提,并資助他的女兒完成學業。神奇的是,從那棵枯萎的樹旁邊竟然奇跡般地又生出了三株新苗。
艾合買提的女兒曾指著三棵小樹苗說,中間那棵最大的是爸爸,旁邊那棵是媽媽,最小的那棵樹就是我,我們一家人要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
11年過去了,終于長成了今天的三棵參天白楊樹。艾合買提的女兒說,這三棵樹,一棵是他們家,一棵是龜茲礦,還有一棵是幫助他們的親人們?!拔覀兪窍嘤H相愛的一家人!”
為了感恩龜茲礦業的幫助,艾合買提就把三棵樹附近的舊宅子贈送給了龜茲礦業。如今,龜茲礦業將那里打造成了環境優美的文化廣場。天山作證,以樹為媒,“三棵樹的故事”見證了民族團結一家親。
烏什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個縣的阿合雅鎮巴扎村是新疆公司對口幫扶的貧困村。新疆公司累計捐贈265萬元為他們改善了交通和教育等基礎生活條件,安置了7個特困家庭人員就業,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位于伊犁的伊寧縣潘津煤礦,維吾爾族巴吐爾·買買提是副總工程師,他們一家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典范。買買提有一兒一女,從小學漢語,兒子馬吾蘭江·巴吐爾是縣里宣講團的成員,女兒馬吾力坦木·巴吐爾在上海海關學院讀書。“買買提不僅是我們礦里的領導,而且經常幫助村里的貧困戶排憂解難?!迸私蛎旱V辦公室主任錢義楠說。
六、 都是河南人:兵團精神代代傳承
屯南煤業,是新疆建設兵團與河南能源化工合作的佳作。
60多年前,5萬多中原兒女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不遠萬里,屯墾戍邊。他們用汗水和雙手,把沙漠戈壁變成了良田綠洲,同時也把中原兒女忠厚、淳樸、勤奮、踏實的優秀品格帶到在天山南北。
“在屯南煤業,兵團二代、三代與河南能源的人都處成了‘鐵哥們兒’,不論做什么總是先想起對方,兵團人不讓援疆的河南人受一點兒委屈,河南能源人也不讓屯墾戍邊的兵團工友吃一點虧,有困難共同克服,這樣的心態,雙方怎么可能鬧矛盾、不和諧?”兵團二代、工會主席夏春英動情地告訴記者。
屯南煤業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河南能源各持股50%共同出資組建,對于這個持股比例,黨委書記、董事長賈衛風趣的告訴記者,這種股份結構如果雙方沒有誠意、存有私心的話,按說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因為“誰說了都能算,又誰說了都不算”。但兵團與河南能源十年來和睦相處,班子團結,運行良好,上上下下士氣旺盛、凝聚力強。整個兵團20多家煤礦,屯南煤業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領跑者。目前,屯南煤業正全力打造著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向著自動化礦井的目標“追夢”。
“這些河南能源人太執著,我們就是喜歡與這些河南能源人合作,除了技術先進,安全意識強,還有就是能吃苦、講信譽,說話算數!”屯南煤業董事長賈衛說。
“屯南煤業融合新疆兵團第十師屯墾戍邊文化和河南厚重的中原文化,形成了‘行動軍事化、質量標準化、內部市場化、管理精細化’的企業文化理念,才有了現在大好的發展局面?!巴湍厦簶I總經理查貫柱滿懷信心。
河南能源新疆公司在高質量黨建引領帶動之下,不僅通過技術革新、現代化科學管理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發展,而且在天山南北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響應地方黨委政府的號召,大力支持參與扶貧事業,結對幫扶、積極捐獻,植樹造綠、綠化礦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譜寫了一闕闕蕩氣回腸感人至深的民族一家親的美好故事。
喜事連連,采訪期間,不久前適逢行業領先的新疆公司眾泰煤焦化剛剛通過公示,取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潘津煤礦剛剛拿到了新的開采許可證。新疆公司的美好前程,錦繡無限。
“今年,我們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新整合的塔河礦業榆樹泉煤礦已經恢復生產,榆樹嶺煤礦年底將建成投產;眾泰煤焦化130萬噸焦化項目已經投產,年產20萬噸甲醇項目即將建成。中潤煤業產能擴增后,產銷雙雙將突破300萬噸。今年利潤有望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成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利潤的重要貢獻源。”新疆能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官書民說。
“扎根風沙立荒涼,凌霜傲雪志氣昂。待到蔚然成林日,燦若朝霞滿邊疆?!笔前。聣殉砷L的“河南紅楊”已經在新疆深深扎下根,枝繁葉茂、濃蔭匝地,微風中飄擺的綠葉,那是在向美好的未來自信地招手吧。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勝昔 通訊員郝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