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黨建品牌,讓基層強起來(黨建品牌引領基層黨建新風)
臺海網3月25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2019年春節期間,武平東留鎮黃坊村富貴籽產業基地的富貴籽銷售喜人。有著近20年黨齡的老黨員、武平縣富貴籽花卉協會會長何益平干這行已有十多年,種植戶不懂技術,他會手把手傳授秘訣;鄉親的富貴籽沒有銷路,他也會利用手頭的資源助其銷售。
紅火的富貴籽產業,貫穿著黨建這根紅線。“武平是革命老區,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奮發有為的干事熱情,還得依靠響亮的品牌。”武平縣委主要負責人說。2017年底,武平啟動“紅土先鋒·紅耀武平”黨建品牌創建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黨組織的觸角不斷延伸,黨組織網絡遍布武平的每個角落,并形成7個市級黨建示范點。
支部搭平臺,產業基礎牢
上世紀末,東留鎮的農民發現了野生富貴籽并進行人工馴化栽培。經過20年經營布局,僅在東留鎮的黃坊村,富貴籽的種植面積達680畝。
如何憑借小小的紅果子闖出特色路?黃坊村村支委黃福明說,除了氣候適宜、土地平整等自然優勢,更重要的是靠黨建引領。隨著富貴籽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單打獨斗的運作模式已不能形成產業集聚。
為此,黃坊村打造 “支部 專業合作社 黨群創業服務社”三位一體的共建模式,由黨支部牽頭成立東美花卉專業合作社,形成種、產、銷一體化機制,統籌全村富貴籽產業發展。“從種植到銷售,有了合作社的‘一條龍’服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黃福明說。
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也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黃坊村組建了由村黨支部牽頭、以黨員為骨干的黨群創業服務社,搭建起富貴籽產業交流合作平臺。“農戶有種植技術的疑惑、銷路的苦惱,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解決。”黃福明說。
如今,東留鎮富貴籽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量約1800萬株,年產值4億多元。“我們的富貴籽占全國90%以上的市場,全國建制縣都有銷售點。”東留鎮鎮長王劍斌笑著說。
“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黨員系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是東留鎮在富貴籽特色產業道路上樹立的理念。“我們圍繞‘黨建 產業’,找準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的契合點,大力挖掘黨員種植大戶,特別是鼓勵在家的黨員加入種植隊伍,形成示范效應,激發村民參與熱情,推動共同發展。”王劍斌介紹。
黨員走前頭,轉型路子暢
羅漢松、竹柏、桂花、茶花……走在離武平縣城5公里的城廂鎮園丁村,隨處可見各種花卉。一直以來,園丁村黨支部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全村發展經濟、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目前,全村有花卉種植戶220戶,種植規模2000多畝,品種達百余種,遠銷北京、上海、廣東、廈門、漳州等地,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專業村。
花卉專業村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2000年,園丁村村民開始種植花卉。“那時候,只有三五戶人家在種,最初的種植面積只有11畝。”園丁村支部書記李德雄說,隨著花卉市場不斷變化,以往粗放型的種植模式已不適應要求,必須轉向精品化方向,培育和種植優良品種。為此,園丁村的黨員率先進行花卉品種改進和選優種植,并帶動村里其他種植戶,開始轉型。
為了更好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2016年2月,村黨支部成立園丁村花卉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形成黨支部搭建平臺、花農唱戲、專業合作社運作的管理模式,促進花卉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
平臺有了,關鍵還在于人的帶動。在園丁村220戶的花卉種植戶中,黨員示范戶有18戶、黨員帶創戶達56戶,村里還建有黨員示范基地,黨員不定期組織種植戶學習種植技術、組織參加花卉展銷等活動。
黨員走在前,也更了解產業發展中的困難。為解決種植戶、貧困戶在發展花卉產業中存在的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由5位黨員帶頭成立園丁村村級擔保合作社,給村民種植、創業帶來資金。據李德雄介紹,擔保合作社從2015年成立到現在,幫助587戶擔保了7062萬元,推動了全村花卉產業的發展。
如今,園丁村黨支部正在村中打造“十里花廊”,推進“花卉 旅游”,拓展花卉產業鏈。
網格化治理,難點變亮點
從鄉村到城區,黨組織的堡壘作用無處不在。
走進武平縣平川街道河西社區宏祥華都小區,社區黨群活動室、文化娛樂室、圖書閱覽室、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等一應俱全。
誰能想到,如今的示范小區一度是問題小區。據了解,該小區是舊城改造的安置項目之一,住戶來源復雜多樣。2012年建成以來,治理問題層出不窮:物業管理費收不上,逼走了物業公司;消防設施沒人管,安全成隱患……
轉機發生在2018年3月,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下,小區成立了黨支部。“無論是在職黨員還是無職黨員,都被吸納進黨支部。我們把小區里的76名黨員劃分為7個黨小組,通過亮身份、做表率,一名黨員就能帶動一大片。”河西社區黨支部書記林玉英說。
重塑社區服務,首先要獲得廣泛支持。請回物業公司后,還是黨員率先站出來,發動親屬朋友,帶頭補上物業費,并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有黨組織出面,原來的棘手問題迎刃而解。”社區黨員鐘福亮說。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這在從前想也不敢想。”居民林春云感慨道。
為了加強小區有序治理,河西社區結合居民住宅區、轄區單位交錯分布的社區現狀,把黨建工作觸角向網格延伸,依托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形成服務網格化。此外,河西社區黨支部還定期開展黨建聯系會,建立黨員信息、黨員承諾、黨員服務、黨員活動臺賬,為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員認崗定責等活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