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鋼城區探索黨建引領城鄉攜手發展新模式(黨建引領產城融合)
11月2日,《濟南日報》封二整版以《鋼城區探索黨建引領城鄉攜手發展新模式》為題,特別報道了鋼城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共建的黨建工作經驗做法。
今年以來,鋼城區通過建立“合作社 龍頭企業 助農惠民服務中心”全鏈條服務模式,把田間地頭的農副產品擺上了城里餐桌,推向了全國市場,富裕了當地村民,方便了社區居民,探索出一條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攜手共建的合作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2018年3月8日,在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要求山東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鋼城區積極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讓黨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生產優質產品實現增收致富,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助推美麗鄉村建設;非公企業黨組織主動搭建銷售實體及電商平臺,收購、加工和銷售農副產品,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兜底服務;社區黨組織免費提供場地,建立“助農惠民服務中心”,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讓城市居民受益的同時,幫助村民拓展銷售渠道。在這個過程中,農戶和村集體實現了增收,非公企業打造了優質農副產品品牌,居民吃到了質優價廉的食品,參與各方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不斷增強。由鋼城區積極探索打造的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攜手共建的合作發展新模式也呼之欲出,成為社會各界爭相關注的焦點。
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闖出“新市場”
9月中旬的一個周末,來自濟南市區的幾名游客正在鋼城區棋山觀村大棚里采摘火龍果,他們一邊享受采摘的樂趣,一邊品嘗著香甜可口的火龍果,大人孩子都玩得不亦樂乎。棋山觀村黨支部書記邵光才也樂得合不上嘴:“別的地方火龍果采摘一斤要30元,我們開展優惠活動只收15元,特別受游客歡迎。可即使‘半價’迎客,村合作社依然收益頗豐,參與村民跟著一起增收致富,這主要得益于區里組織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6月30日,棋山國家森林公園4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舉行揭牌儀式,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在鋼城拉開帷幕。與普通的合作社不同,在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里,村黨支部書記任法人,合作社所有收益由集體統一分配。一部分作為村集體收入,一部分按入股比例分發到村民手中,讓村集體增收入、村民得實惠。
鋼城區將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區委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納入對街道(功能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內容,納入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專項考核。區委組織部專題部署、積極推動,到村調研時必問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思路,必談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區農業農村局、區供銷聯社積極發揮職能優勢,主動靠上指導。各街道(功能區)黨工委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村黨組織星級評定、年度考核和村黨組織書記星級晉升及評先樹優、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對突出美麗鄉村建設村、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村、鄉村振興服務隊所在村、第一書記幫包村和中央財政資金扶持壯大集體經濟村,各黨工委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確定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重點村,發動他們先行先試、示范引領。棋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后兩次為11個村舉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集中掛牌儀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設立村黨組織“星級補貼”“晉位獎勵”“集體經濟收益獎補”和“發展集體經濟突出貢獻獎”,為村黨組織書記購買保險,每年組織一次體檢,激勵村黨組織書記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制定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實施意見,在土地、基礎設施、設備、資金、政策、信息和農業產品銷售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各村黨組織購買業務書籍。選調10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寧陽鄉村振興學院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培訓,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組織部分村到蘇州、沂水、商河等地考察學習,開拓思路,增強干勁。
“今年預計銷售150多萬公斤桃子,總收入600多萬元。在夏天桃子大量上市的季節,合作社通過網上銷售,一天最多的時候發出1萬多單,銷售三四萬公斤桃子。黃蟠桃因為質量好,在南方市場特別受歡迎。我們通過順豐快遞,一天就能把新鮮的桃子發到廣州、深圳等地。”汶源街道霞峰村黨支部書記于天生說,“村里很多老太太也可以前來合作社幫著打包、發快遞,平時的零花錢就賺夠了,感覺很是自豪呢!”
據介紹,參加合作社的村民,一畝地每年保底獲得1000元的收入,然后年終分紅每畝還能分得七八百元不等,大家非常滿意。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年輕人,通過出外打工又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守在家里的老年人每天到合作社里幫忙,每月還能收入一兩千元貼補家用。村集體也能獲得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改善村容村貌。
鋼城區通過“支部 合作社 農戶”模式,在38個村里成立了由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帶領當地村民聚合資源,共同發展。目前,鋼城區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79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個、省級示范社8個,合作社經營范圍覆蓋畜禽養殖、蔬菜、油料等10余個領域。結合本地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了大龍門蘋果、峪發小米、汶源蜜桃等40多個特色農副產品品牌,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提升,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今年底,全區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覆蓋30%的行政村。
企業黨組織搭起城鄉“連心橋”
今年疫情期間,近3萬平方米的昊坤果業冷鏈物流車間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汶源街道龍鞏峪村的1500公斤香桃,早上6點裝箱,當天就發貨到深圳。
與此同時,在棋山電商產業園,工作人員小張正在電腦前反復點擊鼠標,了解產品運輸情況,他發現前一天打包發貨的棋山炒雞和有機草莓已經到達上海,“勾魂媳婦”小吃和脆皮甜瓜也在轉運途中。
借助電商平臺,助力各村合作社的優質農副產品走出濟南銷往全國,是鋼城區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組織轄區非公企業為農副產品開拓銷售新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的另一個重要舉措。
據介紹,過去非公企業重視經營較多,一切工作以效益為先,村辦合作社很難直接和企業打交道。非公企業黨組織成立后,村黨組織可以直接對話非公企業黨組織,由黨組織搭起溝通的橋梁,一起聯手闖市場。農副產品由村黨組織背書,確保質優物美,非公企業黨組織實施兜底收購,統一進行篩選、加工、包裝,然后放在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里推廣銷售。
銷售方式一換,原來的土產品變成了“金疙瘩”。村民原來擔心農副產品賣不動、價不高,現在有了兩個黨組織的牽線搭橋,一下子成了不愁賣、收益高的名牌產品,北上北京,南闖深圳。鋼城的特色農副產品也因此叫響全國各大城市,銷路打通了,市場打開了,品牌叫響了,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去年8月,鋼城區通香峪村2000多畝黃桃豐產,嚴重滯銷,村民一籌莫展。昊坤果業等企業聞訊,及時組織企業電商組伸出援手,先是以高出市場50%的價格收購,讓村民放心。隨后,他們通過電商渠道在網絡平臺上每天賣出3000多單,很快幫村民賣出去5萬多公斤,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鋼城區積極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紐帶作用,針對農村大量農副產品滯銷、價格不高等問題,積極發揮昊坤果業、棋山電商產業園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電商經營企業在經營管理、品牌推廣、營銷包裝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將優質特色農副產品送到加工銷售企業,經過篩選、加工、包裝后配送到城市社區,實現了前端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與終端城市社區緊密聯系,暢通了城鄉農副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兩家企業與全區12個村黨組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有效解決了農副產品銷路問題,也為強村富民提供了有力支撐。
村黨組織和非公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由非公企業為村黨組織提供市場需求信息,指導其及時調整產業機構和產品種類,防止供過于求造成產品滯銷;非公企業對農副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全程指導,嚴格標準,確保產品質量。
同時,鋼城區還通過第一書記牽線搭橋,積極發揮駐村第一書記思想開放、頭腦靈活、資源豐富等優勢,發動大家將本村貧困戶等的特色農副產品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進行宣傳銷售;建立社區居民微信群,實物圖片宣傳,明碼標價,居民下單,送貨上門,開辟了農副產品銷售新途徑。
社區黨組織打造便民“菜籃子”
汶源街道金鼎社區的80多歲的王大爺在社區服務中心打完太極拳準備回家,想到小孫子這幾天一直喊著吃水果,便到社區服務中心的城鄉共建助農惠民服務中心來挑幾個。王大爺說,這里的水果新鮮,口感好還便宜,一家人都很喜歡吃。關鍵是方便,不出社區就能買到好水果,對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簡直太合適了。
凌晨4:30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煉鋼廠的職工小王剛下夜班,忙碌了一晚上的他感到有些饑餓,便跑到城鄉共建助農惠民服務中心的無人售貨小店買吃的。他拿出手機輕輕一掃,貨柜門“啪”的一聲打開,十幾秒后,小王選中的零食就到手了。這是社區黨組織考慮到社區內居住著大量的萊鋼和山鋼的職工,許多人常常為下了夜班沒處就餐發愁,特地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無人售貨小店,里面放置一些零食、飲料、水果、特產,供他們挑選。下一步,鋼城區將在全區打造29處無人售貨小店,讓所有社區居民都能隨時隨地享受便利服務。
鋼城區強化社區黨組織服務功能,結合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劃交地方,對原有社區進行了優化調整,新成立9個城市社區,招聘45名社區工作者,補強了社區服務力量。全面推行社區黨建、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社區教育、社會治安等城市社區“六位一體”建設,收回社區服務用房1.2萬余平方米,新建高標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9處,提升了社區服務水平。本著便民利民的服務原則,由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場所,昊坤果業出資建設城鄉共建助農惠民服務中心,匯聚全區優質農副產品,供社區居民選購;在城鄉共建助農惠民服務中心設置無人售貨機,居民可以直接掃碼支付,也可以線上訂購,送貨到家。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助民惠農服務中心,拓展了社區服務功能。社區居民到黨群服務中心辦理業務、休閑娛樂之余還可以采購商品,真正方便了居民生活,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以上做法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基層群眾的廣泛認可,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都對鋼城區的做法進行了報道,引發了各界關注。
(短評)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法寶
今年以來,鋼城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健全組織體系、整合優勢資源、優化惠民服務,聯通農村、城市社區和非公企業,把優質農副產品送到市民家中,構建起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攜手共建的合作發展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如果單獨來看,無論是成立農村合作社,還是組織社區直銷、電商銷售,在如今都不能算是什么新鮮事。可鋼城區把這幾方面綜合在一起打造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形成了村民增收、居民高興、非公企業滿意的多贏局面。究其原因,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功不可沒。鋼城區創新工作方式,用“黨建鏈”串起“產業鏈”和“服務鏈”,探索出一條可復制、見效快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路子。
鋼城區的成功做法告訴我們,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堅持黨的領導,用好黨建力量,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鋼城區各級開展城鄉攜手共建行動,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組織為載體,實現農村、城市和非公企業的互聯共建,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關鍵。
推動鄉村振興,必須筑牢戰斗堡壘。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黨組織是加強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一線攻堅力量,只有村黨組織堅強有力,黨的決策部署才能在基層得到最有效的落實。開展城鄉攜手共建行動,必須靠村黨組織的組織和發動,才能為城市提供優質、充足的農副產品,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走上致富路。
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大膽改革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越往后工作任務越艱巨,越需要創新辦法措施,提升工作實效。鋼城區實施城鄉攜手共建行動,創新地把城市和農村用非公企業聯通起來,形成了以城帶鄉、以企帶村的良好局面,整合了各領域的優勢資源,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合力,為實現鄉村振興開辟了新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正是不停地改革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鋼城黨建)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