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市后賀家莊村:五措并舉強黨建 務實創新惠民生
后賀家莊村位于汾陽市楊家莊鎮政府西北15華里處,有人口288人、92戶,耕地1876畝、林地1700畝。主導產業為核桃林經濟和小雜糧、中藥材等林下經濟農作物,農民人均收入11500元。后賀家莊村是全市有名的宗教村,73%的村民是天主教信仰者,全村僅有黨員8名。但小小的黨組織,卻發揮著大大的號召力、引領力和戰斗力。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人心思齊、團結向上,取得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成績。先后被命名為“新農村建設紅旗村”“責任制考核先進村”“四星級農村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村支部始終堅持從強化兩委班子、引領群眾致富、關注民生根本入手,不斷提升黨組織在信教群眾中的感召力,并將此作為基層黨建提升年的一個亮點,使黨組織成為團結信教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和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的戰斗堡壘。
圖為后賀家莊村召開黨日活動研究議事
一是真抓實干強班子。 黨支部緊抓農村“兩委”集中換屆的有利契機,選拔的新一屆兩委班子年富力強、群眾基礎好、帶富能力強。現兩委班子健全,共有6名成員,平均年齡48歲。在鞏固支部班子建設的同時,后賀家莊村把在信教群眾中威信較高的人士納入到村委班子中來,接受支部的領導,讓他們發揮積極作用,協助支部做好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既有效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又有助于推進團結和社會穩定。
圖為后賀家莊村組織黨員群眾修繕水毀道路的事跡被電視臺報道
二是強化管理壯隊伍。 后賀家莊村僅有黨員8名,且有4人年齡在60歲以上,屬于長期未發展黨員村。黨委多次委派包片、包村干部做好優秀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加入到黨組織中來。今年有6名優秀青年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有愿意回村服務的大學生,也有在外經商創業人才。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支部注重發揮每一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無職黨員進行了設崗定責,要求黨員對照目標履行職責,使他們在信教群眾中的形象有了根本改變。
圖為后賀家莊村的黨建宣傳標語
三是改革實踐建陣地。 數年前,村內沒有像樣的辦公場所,而村里的天主教堂卻有著百年歷史,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村支部借助加強“三基”建設的有利東風,克服了資金短缺、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的困難,在村內舊小學的廢址上新建了村級活動場所。其面積200平方米,有黨員活動室、村委會議室、圖書閱覽室、便民服務室等功能室,實現了干部議事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為進一步加強對黨的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引導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賀家莊在村的醒目位置固定了鐵架宣傳標語——“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在村內路燈電信桿上懸掛了34塊帶有黨旗、黨徽標志的宣傳語版面,在宣傳黨的政策上對村民起到了耳濡目染的積極作用。
圖為楊家莊鎮黨委書記在后賀家莊村天主教堂與信徒進行親切交談,了解其思想、生活情況
四是多措并舉惠民生。 近年來,后賀家莊村通過爭取政策支持,完成了引水入戶、道路硬化、造林綠化、村莊美化、農田水利等各項基礎建設工程。2017年建起了核桃干果烘干晾曬場,今年投資600余萬元實施了“四好”公路建設,使村莊的面貌有了根本改觀。中央各項補貼和惠農政策的落實到位,使廣大信教群眾真正看到了黨的政策帶來的新變化,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新成果。村支部每年都聘請農業部門專家到村里講授核桃種植管理技術,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提高廣大群眾的種植水平。后賀家莊村現在種植的核桃樹達3萬余株,人均100余株,村民僅核桃一項收入就很可觀。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戶94人,借助國家精準脫貧政策的東風,支部組織貧困戶建起了核桃烘干晾曬場,為本村及周邊村莊的核桃及時烘干、保證果質果色和增加經濟效益提供了服務,貧困戶坐享分紅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為適應農業轉型的形勢,村干部帶頭發展農田立體經濟,建設小雜糧基地,發展玉米、谷子、土豆等林下經濟作物。村民的收入增加,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信教群眾對黨的政策也更加擁護和支持。
圖為呂梁市宗教局長、汾陽市統戰部長、宗教局長深入后賀家莊村進行調研
五是千方百計促和諧。 堅持在黨支部、村委會、教會之間建立互相信任、和諧融洽的關系,使信教群眾擁護黨的領導,不斷增強黨支部在信教群眾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后賀家莊村委會的3名成員均為天主教信徒,他們能夠配合黨支部搞好工作,積極協調解決村里的各類問題,引領群眾共謀發展,“兩委”班子團結一致、戰斗力強。天主教會積極引導信教群眾勤勞致富、依法經營,配合村“兩委”開展工作。幾年間,村里在道路拓寬、造林綠化等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上,積極發了揮各組織的有效作用,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完成,未引發任何矛盾。
汾陽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