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探索近鄰治理模式 黨建“光合作用”催開社區和諧花(什么是近鄰黨建)
整治后,萬科金域榕郡花園小區的“光合作用”廣場成了網紅景點。記者 鄒家驊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今年8月,晉安區新店鎮萬科金域榕郡花園小區的“光合作用”廣場重新啟用,風格獨特的紅磚地面、網紅火車頭及隨處可見的綠植,將廣場裝點得優美多姿,每天早晚都吸引居民納涼、休憩。“比以前更漂亮了,真為小區辦了一件大好事!”每一個來廣場納涼的居民,總是要這么感嘆幾句。
之前,這里曾是小有名氣的網紅取景打卡點,后因年久失修,有人將廢棄花盆隨意丟棄,小公園漸漸荒蕪。在居民提議下,新店鎮萬科社區決定對其開展修繕。
好事如何辦好?這就不得不說到社區探索出“黨建引領、鄰里相親、區域互助、和美友善”的小區治理模式。萬科社區以近鄰黨建將社區、物業、業主和11家共建單位整合起來,形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萬科社區黨支部書記金秀娜說,“光合作用”廣場是在黨建的“陽光”下,將各種要素互相作用,從而實現了質的飛躍。
社區發出號召后,萬科物業黨支部最先行動起來,清洗了紅磚地面、整理了噴水池,將枝蔓橫生的大樹仔細修剪,補種開花喬灌木,青苔遍布的紅磚廣場恢復了鮮明的紅色。
廣場從雜亂變整潔只是開始,如何將廣場打扮得光彩奪目?金秀娜看到廣場旁的廢棄花盆,計上心頭:將廢棄花盆利用起來,栽上綠植,既綠色環保又美化環境。不少居民主動將家中不用的花盆捐出。10多家共建單位也慷慨解囊,前后共捐出300多棵綠植,小區居民或捐綠植、或出力種花,小廣場逐漸恢復了昔日的美景,一盆盆茉莉、長壽花、向陽花、綠蘿爭奇斗艷。社區還設置了文明實踐風采長廊,作為上納涼黨課、居民議事的場所,增進鄰里交流。
以“光合作用”廣場為載體,社區每月會開展主題活動,邀請老黨員、老模范等,開展園藝講座、文藝表演、理論宣講、納涼黨課、植物義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志愿服務,鼓勵居民認種認養,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近鄰黨建倡導居民走出“小家”奉獻“大家”享受“合家”,拉近了居民間的距離,還挖掘了不少“好鄰居”和“公益老師”,成立了社區老年大學。“公益老師”為社區老人、兒童提供聲樂、八段錦、圍棋、民族舞、閱讀等文體項目培訓,“好鄰居”積極協調鄰里糾紛,成為小區的金牌調解員。
萬科金域榕郡小區有很多空巢老人。2017年,社區成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黨支部入戶摸底調查群眾需求,不少老年人提議:“社區能否組織一些文體活動班嗎?我們退休在家,除了看電視,沒有其他生活,而且兒女不在身邊,也不認識鄰居,生活太無聊了。”
得知這一需求,曾任省健身氣功協會副會長的黨員林起基主動報名:“書記,我跟愛人黃璐莎都有健身氣功教練證,也有執教經驗,可以給鄰居開個公益班。”公益課堂堅持了3年多,前后培訓五六十名學員,不少學員都拿到了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一級、二級、三級證書。“看到大家有所收獲,我也很開心。”69歲的林起基說。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晉安區不止一個“光合作用”,王莊街道“近鄰屋”、新店鎮新秀社區的“我家小院”、茶園街道東浦社區的“跳蚤市場”都通過近鄰黨建聚起社區治理合力,讓近鄰文化在現代化的小區內落地生根,營造更加平安和美的家園。
【責任編輯:馬春林】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