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丨黨建引領“聚”力 基層自治“發”力(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建共建)
為凝聚基層治理合力,提高基層治理成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無錫市梁溪區通江街道金河灣社區深入打造“WE 聚力”黨建品牌,通過自上而下的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和自下而上的自治力量發揮,創新社區治理方式,不斷健全社區黨總支領導下的“居委會 業委會 物業”三方聯動治理機制,為基層治理賦予新動能,切實提高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自上而下”引領凝聚自治力量
發揮黨總支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加強與業委會、物業以及轄區企業的互聯互動。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三方聯動機制,制定議事規則和工作流程,明確“三方”職責定位,設置“項目化”服務清單,在電梯設置監控警報防止電動車進電梯、新增門禁人臉識別、綠化補綠5000余平米、更換樓道燈285個、加裝地庫燈200個、小區46臺電梯易損零部件全部更換到位,一個個居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發揮中國移動梁溪分公司、崇安中心幼兒園、梁溪區人民法院3家黨建聯盟單位的力量,通過聯學習、聯活動、聯服務,為小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婦兒活動、矛盾調解等多項服務。結合主題黨日活動,社區黨總支、業委會、物業共同學黨史、聽黨課,談心得,“合成一股力、擰成一股繩”,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持續將組織優勢、密切服務群眾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
“自下而上”激活發揮自治動能
通過“幸福圓桌會”,由業委會牽頭制定、修改、完善適合小區實際情況的運行管理制度,有序引導業主自治;業委會各成員積極為社區建設建言獻策,向社區黨總支提出包括電梯、地下停車場、電動車庫在內的關乎民生的10余條合理化建議;居委會牽頭,居民代表參與制定并踐行鄰里公約、業主守則等,帶動居民廣泛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中。在解決高層住宅電梯老化問題中,物業牽頭,居民群眾自發組織調研、監督價格議標、維修跟蹤檢查、全程監管,成為金河灣社區首例自主提出、自主商議、自主設法解決的案例,打破了大小事務皆由社區托底的困局。
“雙向聯動”探索實踐自治新路
金河灣社區黨總同業委會、物業積極聯絡、有效互通,在雙向聯動中正確引導、把握方向,采取黨組織“問需問計”和黨員群眾“建言建策”相結合,圍繞社區建設、社區服務不斷實踐、探索,力求內化解決,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金河灣社區正在著力探索制度新體系,設立自治議題、項目形成和回應機制,并將財務審計、紀律監督等制度清單化,以規范自治流程。同時,通過建立健全業委會向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定期通報動態、信息公開機制,在環境改造、公共設施完善等重大事項上廣泛征求意見,實現對業委會、物業的監督,進一步延伸社區自治觸角,真正將自治效能最大化、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