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豳風街道:黨建引領強根基,集體經濟促振興(黨建引領集體經濟鄉村振興)
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彬州市豳風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黨建 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從“弱小散”向“強富美”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譜寫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黨建引領,筑牢發展“主心骨”。在豳風街道黨建引領是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大佛寺村黨支部經過出省考察、學習,到周邊縣市研究市場,帶領大佛寺村成立彬州市明鏡臺工貿有限公司,場地占地2350平方米,改造廠房9間190平方米,新建彩鋼棚一座130平方米。購置線香、棒香生產線1套,竹簽香生產機2臺,燙金機、點數機、熱縮機、攪拌機、粉碎機等共7臺。在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益。
產業賦能,激活發展“新動能”。產業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豳風街道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推動村集體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轉型。一方面依托瀕臨城區的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建有水簾村桃園56.37畝,咀頭村蘋果園206.41畝、桃園24.57畝,李前村梨園159.38畝,上溝村蘋果園116.96畝,下溝村梨園220.74畝;利用花果山和大佛寺的獨特旅游資源,將水果采摘產業和旅游產業相結合,農旅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水簾坊文化街區,發展特色農家樂、非遺文化展覽等,日接待游客300余人。豳風街道2023 年入選陜西省非遺特色示范鎮,2024年又成功入選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為文旅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合作共贏,凝聚發展“向心力”。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豳風街道注重發揮各方力量。水簾村肉雞養殖特色產業,總投資117.7萬元,占地40畝,采取“村集體 公司 農戶”的合作模式,既降低了成本投入壓力,又引入專業技術力量,確保了效益的穩定性,實現共贏發展。土溝、李前等6個黨支部牽頭,平整6300余畝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土地,牽頭整合資源與資金,按照“黨組織 龍頭企業 種植大戶 農戶”模式流轉給3個專業合作社。
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踐,讓豳風街道的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如今,豳風街道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展望未來,豳風街道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以群眾為根本,推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王兆淇 王沛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