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高質量發展 國企黨建的生命力到底來自哪里?(黨建引領國企促發展)
9月28日,省屬監管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在長沙舉行。
9月28日,湖南省國資委召開省屬監管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這個時間節點“踩”得剛剛好——趕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5周年之際。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國有企業要不要加強黨的建設”“怎樣加強黨的建設”等理論和實踐問題。
5年后,湖南國資系統在黨建引領下,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9月28日的會議就透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湖南省屬監管企業黨建工作將被放在一個更為突出的位置,以確保“十四五”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充分發揮國企領頭雁作用。
作為市場主體,國有企業同其他經濟實體一樣,要發展,就要遵循市場規律,就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人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可以了,我們為什么還要如此強調黨建的重要性?加強國企黨建工作,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矛盾嗎?
——這些問題應該是不少國有企業員工乃至高層管理者的疑惑。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必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即國企黨建的生命力到底來自哪里?
來自嚴密的組織紀律
談黨建,必然要談組織和紀律。
在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之間,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礦企——辰州礦業(隸屬黃金集團),其采礦歷史可追溯到1875年,算得上是湖南歷史最悠久的國企。
今年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時候,辰州礦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中平從北京捧回了一個沉甸甸的榮譽: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
榮譽的背后,是長期重視黨建工作,是將嚴密的組織規章、紀律條例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今年7月底,記者曾去辰州礦業一線進行了“全方位體驗”,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嚴密的組織紀律。
辰州礦業嚴密的組織紀律體現在制度建立和執行的每一個細節上。
從采礦選礦到采購銷售,從井下注意事項到地面上一顆螺釘、一片紙屑的管理,辰州礦業都有對應的、詳細的制度規范和操作流程。他們經常進行生產比賽,每天每個班組生產了多少礦,消耗了多少成本,全部公布在公示欄里,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安全生產是礦企的重中之重,為了抓好安全生產,辰州礦業可謂是360度盯緊了每個角落,有的操作流程精確到每分每秒。他們推出獨具一格的“一線工作法”,即在現場發現問題,在現場思考對策,在現場發出號召,辰州礦業員工都知道,這是公司多年來發展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不要坐在辦公室講安全生產,就是要到一線,到“戰壕”里,到“戰場”上去抓安全生產。
在辰州礦業,那些天天蹲在屋子里“紙上談兵”的人會被人看不起。“你連井下都沒去過,談什么礦”——這種直白的感情,只有去過井下作業的人,才能體會得如此深刻。
辰州礦業還建立了“井下千米黨支部”,將黨支部建到井下一千米,與上述“一線工作法”相輔相成,都是為了確保一線問題及時、高效得到解決。黨支部建在井下一千米,更能凝心聚力,更能提振人的精氣神。
“我是黨員我先上”“百名干部下車間,三級干部到班組”,以及抗疫期間的“800黨員上一線”,類似這樣的口號和命令,在辰州礦業比比皆是。
作為國企,辰州礦業的“書記聯項目活動”“黨員突擊隊”“黨員示范崗”等專項活動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他們把勞動競賽當做檢驗黨建工作成果的試金石。
各種井下作業制度外,還有“班前會”“紅黑榜”,安全生產做得好的,效益有提高的,立即放在企業微信公眾平臺當眾公布傳閱,做得不好的如發現忘戴安全帽、地上有煙灰等,也公開傳閱批評。
記者曾連續1個月觀察其“辰州礦業”微信公眾號,發現每天都有更新,即使節假日也從未間斷。這樣的情況,在全省30余家省屬監管集團企業中也不多見。
今年7月,湖南省國資委在辰州礦業進行紅色故事宣講時,隨同前往的記者曾注意到兩個細節:
一個是聽講者除了全程佩戴口罩外,人與人之間全部隔開空了一個位置,而當時湖南境內并未出現疫情;另一個是當天的宣講已接近尾聲,因機器故障,導致一名宣講員需要重復再講一遍,即使已經聽過宣講內容,而且接近中午用餐時間,但記者看到,所有聽眾席上的辰州礦業員工,全都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提前離席。
其嚴密的組織紀律,讓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辰州礦業“千米井下黨支部”。
正是有了這種“細到毛發”的、嚴密的組織紀律及制度規章,辰州礦業這些年不僅黨建工作抓得好,生產效益也很可觀,同時也是同行中最先一批進行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革的,無論是改制還是上市,都是比較成功的企業。
全國國有企業現有基層黨組織80多萬個,辰州礦業能摘得“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的榮譽,那真正是“憑實力說話”。
所以,談到黨建,談到國企黨建的生命力,記者認為,地處湖南沅陵縣的辰州礦業,實在是一個值得去學習、去體驗、去感悟的好地方。它能讓你感受到:黨建絕不是虛的、空的,國企黨建的生命力就是有這么強。
來自本身的屬性定位
在9月28日的省屬監管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湖南省副省長、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陳飛有一句話值得一些國企管理層深思:“黨建工作你都抓不好,其它工作說能抓好,那是扯淡的。”
這句話的意思,記者的理解,那就是黨建工作是國企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當然也是重要的工作。
國有企業是具有鮮明政治屬性的市場主體,同時也有經濟屬性,為什么會兩個屬性兼有?這是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共同決定的。
國企的這種性質,讓它在兼顧市場效益的同時,“天然”地需要承擔一些家國情懷和公益責任。
在脫貧攻堅戰中,湖南國資國企不計成本、不計回報,紛紛派出扶貧精干隊伍,將黨支部建到鄉村一線、扶貧項目一線,在極短時間內調動各種資源,取得了豐碩的扶貧成果。
如湖南建工集團在短短3年時間,共派出1萬多名管理和技術人員,到最偏遠最貧窮的鄉村,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建設。
湖南建工集團“零利潤”完成542萬平方米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在惡劣雨雪天氣,為了給混凝土保溫,湖南建工集團施工團隊竟不惜用草簾子、彩條布覆蓋混凝土,甚至生炭烤火“救急”。
3年內,湖南建工集團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筑面積542萬平方米,安置5.7萬戶共20.4萬人,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建工是“零利潤”完成全省這項工作任務的。試問,如果沒有國企本身的政治屬性,沒有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及思想保障,哪一家企業愿意做這樣“無利可圖”的事?
“我們就是要把按照市場規則應得的利潤,讓渡給人民群眾,讓群眾受惠。這就是根植于國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這就是黨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湖南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典維曾向記者這樣介紹他對于“零利潤”的理解。
正因為對黨建工作理解、實踐到位,正因為“零利潤”建設體現出來的國企擔當,湖南建工集團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這個榮譽同樣沉甸甸。
記者認為,無論是過去的“大慶油田精神”,還是現在的“載人航天精神”,其實都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的一種延續,都是國有企業的一種光榮傳統,都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如辰州礦業“掌門人”李中平對記者說過的一句話一樣,是一種延續——他說“共和國最早的一批收歸國有的礦山,一直在黨的領導下,整個企業的發展、改革、創新、前進,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黨組織引領和推動的”。
因而,我們在講到國有企業的政治定位,才會說國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中流砥柱”和可依靠、可信賴的力量。
正因為國企有這樣的屬性,每當國家和人民面臨扶貧、救災、抗疫這樣的大陣仗時,總會見到國企一個接一個“真槍實彈”地在一線沖鋒陷陣。
所以,國企本身的屬性定位,它的“天然特征”,決定了國企黨建的生命力之“旺盛”。
省國資委駐平江縣三墩鄉公平村工作隊扶持的油茶項目基地。
來自持續的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
這兩個“一以貫之”,就涉及在本文要談到的第三個“生命力”——持續的改革創新。
記者梳理發現,凡是國有企業內部黨建工作做得好的,大部分經營管理也做得好。上述辰州礦業、湖南建工集團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經營狀況良好,而且善于審時度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
如辰州礦業在困難時期推出的“一崗雙責”制,7個黨委委員既要管生產經營又要管黨建,通過逐個支部去檢查、評比,效果顯著。在最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后,公司有黨委會,有董事會,他們就把新三會和老三會有機統一起來,決策的時候,既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又要體現黨委在企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效果蠻好,辰州礦業稱“一直這樣堅持”。
順應時代變化,順應實際需要,不斷完善機制,辰州礦業的黨建生命力可見一斑。
國企黨建一定要與時俱進,否則就沒有生命力,這個“時”就是國家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國企黨建必須與改革創新同步前進。
過去5年,湖南國企在改革創新方面獲得了一系列成果,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30余家省屬監管國有企業目前都很重視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
“我們講對黨的事業忠誠,你把國有企業經營好,就是對黨的忠誠,你把企業都搞垮了,還怎么忠誠?”在9月28日的黨建座談會上,陳飛這一句反問,直擊黨建工作與管理經營的關系要害之處。
誠然,國企黨建工作的加強,與企業的市場經營管理,不僅不矛盾,還是相輔相成、同榮辱、共進退的關系。國企黨建工作的生命力,也與企業內部黨員的模范帶動作用、廉潔制度的建立及踐行息息相關。
黨建興則國企興,黨建強則國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