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黨建賦能西瓜產業 種出甜蜜“錢”景
七月瓜果飄香,眼下正是西瓜成熟時。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瓦窯灘村西瓜種植地里,空氣中彌漫著西瓜的香甜氣息,西瓜披著翠綠外衣,“躲”在茂盛的瓜藤下面,惹人喜愛。瓜農忙碌采摘運送西瓜、過秤、裝車,現場一片豐收的繁忙景象。
“我家種的西瓜品種好,畝產高,周期短,皮薄味甜多汁,目前市場價格每噸900元,每畝產量達到5千斤左右,今年我家種了60畝,預計能增加收入7萬元。”村民田永貴高興地說,言語里流露出滿滿的幸福感。
近年來,蘇獨侖鎮通過“黨委牽頭、支部引領、黨員示范、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模式,將黨建力量貫穿到西瓜的種、產、銷全流程中,在耕地整合、良種引進、技術培訓上下功夫,為瓜產業壯基添翼,帶領群眾闖出一片產業振興的“大天地”。
“我們村依托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獨特氣候,加之不斷科學引進新品種,種出來的西瓜皮薄色艷、瓜味濃郁、瓤沙可口、鮮甜脆爽,自然是十分暢銷,小西瓜致富‘頂呱呱’。”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強自豪地說道。
蘇獨侖鎮黨委從西瓜籽瓜的選種、耕地、種植、采摘、銷售等各環節入手,由支部書記牽頭,匯集本村種植能手,整合土地資源,建設覆蓋2.6萬畝的綠色有機西瓜種植示范基地,核心區高標準示范至少10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組種植25000畝,實現傳統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種植轉型升級,以實打實的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隨著瓦窯灘村民文化素養逐漸提高,新一代瓦窯灘瓜農,不再僅僅依靠經驗種植西瓜,逐步將科學化的有機種植技術,融入瓦窯灘西瓜種植模式。甄選“沙漠一號”抗逆品種,自主發明小弓棚覆膜機,采用膜下“月芽坑”點播,應用水肥一體、熊蜂授粉、混蔓結瓜等綠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瓦窯灘西瓜”品質。
技術培訓興產業,產業發展促振興。蘇獨侖鎮依托“人才驛站”“基層黨校”等黨建陣地,邀請技術人員、黨員種植大戶、合作社負責人走上臺、講起來,進瓜田、教起來,把種子優選消毒、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要點規范傳授給農戶,為西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蘇獨侖鎮黨委副書記王劍說:“為不斷擦亮瓦窯灘西瓜的名號,我們在技術上邀請相關專業人員指導,開展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農技推廣、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不斷提高西瓜質量和產量,促進群眾增收,讓村民們的生活如這甜蜜的西瓜一般越來越甜!”
發展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烏拉特前旗以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鄉土特色和自然資源稟賦,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引導鼓勵村民結合自身優勢進行種植,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產業強農“新賽道”。(劉陽)
來源:烏拉特前旗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