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紀實丨黨建引領方向 實績需靠實干(黨建引領實戰)
黨建引領方向 實績需靠實干
——非公經濟領域政協委員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
李婷 彭力 李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在湖湘大地火熱展開新征程接續奮斗生動實踐,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推動全省各項事業發生巨大變化、取得系列顯著成績,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交出了一份讓黨中央放心、全省人民滿意的答卷。
民營經濟興則全局興,民營經濟活則全盤活。在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豪邁贊歌里,始終凝聚著廣大非公企業領域政協委員“闖創干”的滿懷熱忱、孜孜以求,以及善作善成服務大局、匯智聚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委員行動”與“政協擔當”。邁入新征程,創造新輝煌,民營經濟作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功新時代、干出新樣子、展現新擔當。全省各級政協委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實際行動踐行“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政治使命與政協擔當,在政協這個廣闊舞臺上,聚焦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務實之言;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聚同心之力,著眼增進民生福祉,行助推之舉。
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爭當現代化新湖南建設的奮斗者、實干家,自覺把個人事業、政協履職融入湖南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之中,日積寸尺之功,貢獻點滴之力,將涓涓細流匯成現代化新湖南的星辰大海,為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著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為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蓄勢賦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闖出新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湖南考察調研,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為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新使命,為湖南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威勝:從“行業龍頭”到“國際領先”
8月16日,以“奮進十載 智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深圳舉行。省政協委員吉為所領創的威勝,榮獲2021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優秀企業”稱號。2021開始,威勝研發的高穩定智能電能表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精準計量,為其世界上容量最大、首次在電網負荷中心實現分區互聯的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的順利建成貢獻了“湖南智造”力量。這是威勝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堅持自主創新驅動,蹈厲奮發,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示范的一個生動縮影。
2013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威勝控股有限公司,從觀看產品展示,到前往車間了解生產和工藝流程,再到與員工代表親切交流……原計劃20分鐘的參觀時間被臨時增加至近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成為省政協委員、威勝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吉為難以忘懷的記憶。
吉為清晰地記得,當時他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智能電能表、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有源電力濾波器等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當聽到威勝每年將6%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產品不僅替代進口而且出口國外的情況介紹后,總書記希望我們繼續加強研發,不斷創新。”吉為回憶,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繼續加強研發,不斷創新。要抓住機遇,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將國家需要、人民需求、市場需求相結合,真正實現創新價值。
9年來,這家致力于能源計量的民營企業已經發生了巨變。威勝人深深牢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銳意進取,堅持走創新大路,企業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9%用于研發創新,威勝的產品和業務有了質的飛躍,穩扎穩打求索著全球能源計量領域的大路。在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的湖湘大地發光發熱,并搭乘“一帶一路”這艘快船,期待在新的絲綢之路上行穩致遠。
如今,在總書記當年考察的車間,機器人挑起了生產大梁、流水線自動化柔性生產,平均18秒就能下線一只智能電表。提高生產效率不等于提高競爭能力,九年來,威勝控股還把創新瞄準了高端原創領域。高端關口電能表曾經被國外長期壟斷,是企業品質品牌的重要衡量指標。為此,威勝組織20多人的研發團隊持續攻關。先后研發出中國第一臺諧波電能表、第一臺0.1s級高精度關口電能表、第一臺沖擊負荷電能表等,技術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靠著大膽創新,威勝還從電能計量領域,拓展到水電燃氣熱力等計量領域。
2013年,威勝營收為24億元;2021年則近46億元,9年時間營收翻番的跨越,是對殷殷期望最漂亮的“答卷”。在威勝展示廳內的墻上,掛著一幅“威勝世界”版圖上,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威勝之光”——目前,威勝的業務范圍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及地區,并出口至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業務聯系,在非洲、南美洲、北美洲都建立了本地化工廠。
2014年初,威勝制定了“以企業文化引領并系統地推進技術與產品、市場與銷售、運營與服務、管理與機制四個方面創新”的發展路線,走上了創新引領發展之路;
2015年,威勝第二大產基地威勝電氣產業園開園,總投資30億元,走上了產業升級發展之路;
2016年,威勝獲評行業首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并獲得國家重大專項支持,走上了智能制造發展之路;
2019年,威勝信息成功推出Wi-SUN及G3-PLC通信模塊,加入Wi-SUN聯盟及G3-PLC聯盟,走上了技術引領國際化的發展之路;
2020年1月,威勝信息成為湖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科創企業,走上了產業與資本結合的加速發展之路;
2021年12月,威勝智能制造數字化改造第一期正式投入生產,智能制造持續向縱深發展。
至此,威勝實現了由電力計量不斷裂變、共生為智能配用電、能源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國際業務“四大板塊”的戰略格局。同時也收獲了跨越滬港兩地上市的資本與產業結合的戰略構想。未來,威勝仍將持續以“中國精度”打造湖南制造新名片,致力于成為世界能源變革和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者、推動者。
回首威勝這9年來的發展壯大之路,正是湖南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發向前鏗鏘足跡中擲地有聲的一個腳印。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馬欄花開正盛
囑托,聲聲在耳。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視察了黨建、內容生產、技術研發以及人才培養等工作。面對著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龐,總書記殷殷寄語:“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臨走時,總書記又親切叮嚀:“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兩年,我們一遍遍地學習總書記對湖南、對馬欄山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深悟透,努力踐行。”省政協委員、長沙市政協主席陳剛對總書記考察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他說,無論自己身處哪個崗位,都將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助推馬欄山高質量發展。
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守正創新,發展文化產業,是馬欄山最光榮、最神圣的使命任務。陳剛介紹,兩年來,長沙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對表“三高四新”戰略要求,錨定“一主(視頻文創產業)一特(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產業發展定位,致力于將馬欄山視頻文創園打造成先進內容創新制造高地、文創科技研發應用高地、文化產業改革發展高地。
目前,馬欄山已經成為湖南實施強省會戰略的重要平臺,不斷集聚的優秀企業和人才,在此串珠成鏈、集鏈成網、結網成勢,以豪邁奮斗之姿,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視頻產業鏈基地和媒體融合新地標”宏偉目標昂首邁進。
七七科技:與鄉親們一道建設美麗家園
“能夠3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是我此生最大的榮幸。”城步縣政協常委、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淑亭說,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就是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行動。
位于湘桂交界大山深處的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鎮,曾是深度貧困地區。2011年,20歲的楊淑亭因為一場車禍導致胸部以下高位截癱。在家人、朋友的開導和幫助下,她接觸到了電商,賺到了第一份收入7.7元。這讓她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通過做電商客服、開仿真花工藝品網店,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2015年,楊淑亭成立了花卉種植合作社,把工廠開到了百姓家門口,按件計酬、多勞多得。2016年,楊淑亭發現生產的仿真花產品大多用于出口,于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成立了主營外貿的公司。她以投身電商后賺到的7.7元為事業起點,便將公司取名為“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低收入群眾、殘疾人可以優先在企業就業。
楊淑亭說,每每回想起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的場景,愈發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和責任的分量,激發她以實際行動投身鄉村振興,讓更多鄉村的百姓過上小康生活。
而今,公司已經在城步縣建成4個鄉村振興車間,帶動1000多人就業增收,員工遍布城步縣每一個村莊。目前,他們的產品成功打入12個國家和地區。
時光如錦,今夕巨變。奮進新的趕考之路,深學細悟“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背后的精神密碼,切實扛起事業的責任,起而行之、鍥而不舍,以時不待我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始終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魄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一條新路子。
高舉旗幟、掌穩思想之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干出新樣子
黨建興則企業興,黨建強則企業強。員工有信仰,團隊有力量,企業有希望。近年來,廣大民營企業的省政協委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涌現出一批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經驗做法和生動實踐。
讓黨建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
在威勝公司,黨群服務中心有著四層樓、4200平方米。在這里可以清晰看到,黨建工作遍布企業運營發展的各個環節。2007年9月,威勝黨委成立。經過15年的發展,全企業現設運營交付平臺、管理平臺、技術平臺、營銷平臺、威勝信息五個支部,有黨員257名,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92%,形成了一支高知年輕的黨員隊伍。
“創新發展延伸到哪里,黨建工作就開展到哪里,以企業高質量發展強黨建,把黨員培養成工匠,在工匠中發展黨員。”吉為介紹,這些年來,威勝公司始終堅持通過黨的建設,著力提高企業干部職工的價值認同感,讓他們能夠增強對企業的責任感、歸屬感,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從而更好地實現黨建同心、發展同行。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威勝黨委將黨支部建在企業經營組織框架平臺上,由威勝集團董事長擔任黨委書記,由各職能部門的領導擔任支部書記,建立黨委、黨支委與經營架構高度契合的矩陣式領導體制。
黨委有站位、支部有定位、黨員有作為。威勝通過黨內、行業、黨群三個互動加強黨建交流。黨內方面,積極開展“組織學習、融會宣講、落地實踐”系列活動,在行業內、區域內、企業間橫向開展“學標桿、促發展、資源共享、結對共建”的交流學習;黨群方面,將愛國愛黨教育與企業文化落地相結合,并在企業內部建立黨委、支部、群團齊抓互促、聯動共治的工作機制。
一直以來,吉為都十分重視公司黨建群團工作。2007年,他個人出資500萬成立了“威勝控股扶助基金”,每月都為有困難的員工和黨員送去溫暖,解員工的燃眉之急,將關愛落到實處,營造了和睦溫馨、大愛無私的“家”文化。2010年,又個人出資1000萬成立了“威勝控股創新創業基金”,為員工才能的發揮提供廣闊的平臺,以持續創新讓威勝事業常青常新。
威勝始終以“立足崗位發揮堡壘作用,給力企業經營凝聚先進力量”為黨建工作原則,以“黨內互動、行業互動、內部黨工團互動‘三個互動強交流’,促企業發展、促員工成長、促責任擔當‘三個促進創發展’”為主線開展工作,以黨建帶領企業更高質量的發展。近年來,威勝先后榮獲湖南省兩新黨建標桿企業、長沙市“黨建強、發展強”標桿企業、長沙市黨建示范點、高新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堅持立足崗位,展現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威勝打通了黨員培訓和管理干部培訓的高端人才培養計劃,實現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實行雙向培養,把公司的骨干精英培養成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為 公司的骨干精英的發展目標。以重大項目為契機,組建了12支青年突擊隊,致力核心技術的突破和重大項目建設,在研發創新中起著重要的推動和領頭作用,是推動企業高速發展和進步強有力的先鋒隊伍。
堅持行業賦能,彰顯企業責任擔當。威勝作為長沙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鏈龍頭企業,在政府建立的三級平臺上加強行業賦能、行業資源對接、經驗交流多項活動,助推長沙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鏈更好實現合作共贏。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未來,威勝將持續推進‘黨建聚合力’工程,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加強黨建交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提高員工黨性修養,積極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更多新路徑。”吉為堅定地表示。在高質量黨建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邏輯關系中,黨建是核心、是根本。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為高質量發展強基鑄魂。
讓紅色成為企業鮮艷的底色
開源集團是湖南農業龍頭企業。從2007年開始,開源集團在全國首倡實施黨建“雙培”工程,即“把高管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高管”。目前,集團31名高管全部是黨員。該機制被中組部作為“十佳經典案例”向全國推廣。隨后,“雙培”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黨員和骨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將“雙培”創新為“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使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上起到了政治引導的作用。“多年的熏染,紅色基因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省政協委員、開源·瀏陽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可大認為,培育和提升企業的紅色領導力,能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黨建工作目標的有機統一。
“我一直是在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如果做企業不聽黨的話就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企業也不可能做大做強。”在“下海”之前,羅可大是一名體制內的干部,也是一名老黨員,始終有著熾熱的紅色情懷。他成立開源集團之初就建立了黨總支,2006年,成為由湖南省直工委批準、省委組織部備案的湖南首家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委,各分公司、各部門建立了支部。
羅可大坦言,“作為企業法人,時時刻刻都在面對各種新的問題和挑戰,面對復雜的環境,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做出正確的抉擇?”他補充道,“萬變不離其宗,‘聽黨的話跟黨走’這個方向肯定不會錯。”開源集團黨建與企業發展始終同等重要、同步跟進、同步發展、同時創新,黨建工作形成了“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設到哪里,黨的先進性體現到哪里”的格局。紅色,成為了這一湖南農業龍頭企業最鮮艷的底色。
創新管理,推動黨組織“始終在身邊”
針對商會特點,省政協常委、湖南省山東商會黨委書記、會長李濤帶領著山東商會在全國率先探索了“抓黨建、帶群建、促發展”的商會工作模式,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建立健全黨的組織。針對首批50家會員企業入駐商會總部基地的情況,及時調整組織布局,分樓層設立黨支部,實行樓宇黨建。近年來,通過搭架子、撒種子、育苗子,打造黨組織和黨員雙孵化工程,商會聚集了黨員105多名,12個黨支部,做到了黨的組織全覆蓋。
在山東商會辦公樓,設置了黨、工、團辦公室,各項配置完善,工作實行制度化。黨委辦公室走廊兩側,李濤主持設計了“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黨建文化墻,圖文并茂、言簡意賅,深受黨員會員喜愛。湖南山東商會的探索和實踐,彰顯新時期黨工團建設的鮮活生命力和強烈時代感,受到了湖南省委組織部、省委“兩新”工委的一致好評。李濤被授予“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個人”。商會黨委(支部)先后被評為“先進黨組織”“優秀基層黨組織”。
現在,湖南省山東商會旗幟鮮明地把“制度建會、團結興會、實力強會、服務立會”作為建會宗旨,提出“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的口號,決心朝著“起點高、效率高、知名度高”的商會邁進。黨建引領,凝心聚力推動科學發展,是湖南省山東商會成為標桿性商會的靚麗名片。
奮進新時代,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自覺把自身黨建組織工作,置于全省大局、行業大勢、企業大事之中,以黨建引領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把“黨建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作為企業發展的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將黨的新發展理念貫徹到企業發展中。以黨建聚合力、添動力、引領提升團隊凝聚力戰斗力,以黨建鑄魂,以文化賦能,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效能,以黨建工作新成效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科創驅動、人才支撐,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在速度、結構、質量、效益躍升,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相協調躍升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驅動,是科技人才在支撐。廣大民營企業省政協委員帶領公司,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崛起壯大之路,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揚“自主創新”風帆,促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增“智力驅動”動能,促“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人才與事業的“雙向奔赴”,持續涌現出批量科技創新成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
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后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掌握“人才秘籍”,才能解鎖“創新密碼”。威勝公司大力推進產學研和科技合作,成立威勝研究院,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南省電測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科協等多個創新平臺,為產品研發提供良好技術支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的突破。目前威勝擁有授權有效知識產權累計約3000件,其中發明專利148件,擁有軟件著作權1300余件,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82項。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博士后項目“0.1S級關口電能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和“高準確度沖擊性負荷電能計量關鍵技術研究”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近年來,威勝讓人才創新這股勁兒成為了科技建設高速發展的原動力。因勢而動,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筑牢人盡其才“新高地”;乘勢而上,匯“四海人才”,打造才盡其用“強磁場”;順勢而為,壯“外引內培”,搭建用有所成“新舞臺”的一個生動縮影。2020年,威勝榮獲“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及示范項目”稱號。自此,在原來配合“一帶一路”引進人才政策的基礎之上,更加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通過政府引導和支持,使引智基地成為高層次外國人才的聚集平臺,國家引才引智政策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平臺,重大引才引智成果的培育、轉化和推廣平臺,聚引留才、引才匯智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蛟龍得水而神力。近年來,威勝跑出人才驅動加速度、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始終秉承“人才興企、科技強企”的理念,重視人才和智力引進,對接公司戰略規劃,對公司經營策略進行分解,搭建人才選拔、培養與動態管理體系,將公司戰略轉化成實際可行的人力資源計劃,不斷引進國內國際業務行業人才;建立成熟完善的人才庫體系,形成人才資源的橫向流動和縱向流動機制,精細賦能業務,實現人才高孵化。
鼙鼓催征良將出,弄潮兒向濤頭立。與此同時,威勝將“人才觀”鑄入威勝企業文化及核心價值觀體系。堅持把“人才強企”戰略落實落細,尊崇“人盡其才,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共同成長”的團隊觀。以海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發展新動力,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構建“人才生產線”新格局。而今,在威勝,切實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源源不斷地夯實強大的人才支撐。
通過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打造基地平臺標桿,以優質人才創造發展新成果。積極拓寬培養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渠道,積極搭建國內外人才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平臺,充分利用海外平臺及行業展會,開展人才引進與技術合作交流,自主引進海外高級技術專家和經營管理專家歸國。目前,威勝還是中國對外援外實訓基地,湖南省海智工作基地,獲批國家、省、市引進國外智力示范項目10余個,培養出一大批行業工匠人才、科技人才、海外智力人才,讓人才優勢更凸顯,讓競爭優勢更強勁。
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是打造產業創新的“發動機”
“我們堅信,科研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省政協委員、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表示,想要維持市場地位并逐步提升,需要在科研力、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等核心實力方面多下功夫。目前,澳優組建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湖南省乳業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北大人民醫院研究型母乳庫等科技創新平臺,擁有200余位博士及乳制品專家組成的國際化研發團隊。在平臺及團隊的聚合作用下,開展全球母乳研究項目10項,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1項,擁有授權專利70余項,近20項技術屬于行業前列。
作為一家從湖南走向世界的國際化企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澳優乳業目前在全球有9家工廠,產品銷至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掌握全球80%的羊乳清蛋白供應,取得了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占率第五、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占率第一的成績。與大股東伊利強強聯合,更是發揮了“1 1>2”的戰略協同作用。
“我們堅信,科研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自成立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產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通過整合全球人才、智力等資源,建立了全球化科研智慧鏈,為打造營養、安全更高標準的全球化產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顏衛彬說道。
研發投入是“小巨人”成長的“營養劑”
成功攻克了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單晶先驅體材料——超高純碳粉關鍵制備技術。實現了材料的進口替代,同時也填補了國內先進材料缺口;助力“奮斗者”號、“嫦娥五號”遨游深海深空……創辦于2006年的頂立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特種材料及特種熱工裝備研發、生產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榮列其中。
解碼頂立科技的發展,不難發現,科研投入上的大手筆成就了科技創新的強動力。“在特種熱工裝備領域,從硬件和人力資源的規模上,我們已經是全球同行比較靠前的企業了,還要努力成為最強的。”省政協委員、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戴煜介紹,頂立科技每年拿出營收的15%用于研發。目前,頂立科技累計已擁有專利近400項,其中發明專利200余項,并且現有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達到了90%。頂立科技堅守細分領域,堅持科技創新,先后主持或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專項30項;主持起草國家和行業標準13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5項;完成科技成果鑒定(科學技術評價)25項。
在頂立科技現有的500余名員工里,研發人員有120余人,并且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60余人為企業的專家顧問,強有力的人才隊伍讓頂立科技的“攻關”之路走得更穩。除此之外,在研發平臺的建設上,頂立科技擁有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工程實驗室、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
愛才惜才聚才用才,沒有終極版,只有升級版。戴煜表示:“未來,企業將立足產學研用,將材料工藝與裝備研制相結合,聚焦國家航天航空等特殊領域具體需求,聯合國內優勢科研院所、用戶單位開展聯合攻關,專業制造‘國外進不來,大企業不愿做,專業研究機構產業化做不好,普通小企業做不了’的國家急需的特種材料和特種熱工裝備。”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無論是“從0到1”的新創舉,還是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變”的背后,是人才力量的堅強支撐,是人才“浪花”的潮涌和奔騰。威勝、澳優乳業、頂立科技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深耕細作“人才沃土” ,為打造“近悅遠來”“于斯為盛”的湖湘人才高地貢獻“新模式”“新路徑”,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堅定不移驅動“科創、人才引擎”,在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新征程中主動擔當、實干篤行,以企業一域之光為湖南、中國全局添彩。
東風浩蕩征帆滿,豪情滿懷譜新篇。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這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新起點標注新方向,新時代呼喚新業績。時代的榮耀屬于創新者,在逐夢前行的新征程上,全省廣大非公經濟領域政協委員們將一如既往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一以貫之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新的擔當、貢獻新的作為。
(一審 周澤中 二審 易博文 三審 王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