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鎮:黨建“一面旗” 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盤棋”(黨建一面旗幟)
人民網記者 周坤
優化營商環境、文旅融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對龐雜的任務,如何打破行業領域壁壘、集聚資源?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高質量黨建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領和重要保障。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群眾可感知、有溫度的基層黨建,經過不斷創新和實踐,用黨建“一面旗”,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走穩“先手棋” 打好“主動仗”
在今年全省“新春第一會”上,固鎮作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優秀單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緊接著,又在蚌埠市“新春第一會”上做了經驗介紹。
優化營商環境,固鎮做對了什么?答案在今年固鎮縣政府工作報告里。
固鎮縣組建200人招商隊伍,形成6個工作推進組、4個項目落地組、16個駐外分局、36個招商線索組、10名招商顧問“一體聯動”格局。
同時,去年固鎮縣新簽約中車新能源、大錦科技汽車診斷、新型稀土人工晶體等億元以上項目77個,增長23.8%,其中工業項目占比80%。
兩組數據的背后,是固鎮以“六項機制”為“先手棋”,成立“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領導頂格推進,牽頭部門全面參與的工作格局。
“營商才能富商、富商才能安商、安商才能更好招商”,是固鎮一直貫徹的招引理念,也是推動工作不斷突破的關鍵。
正如安徽重振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丙乾所說,“在固鎮,我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政府‘吹哨’,政府相關部門會及時聯系我們,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
得益于此,今年一季度,固鎮縣共簽約項目22個,其中,工業項目15個;實現開工工業項目15個,計劃總投資39.5億元;新入庫工業項目6個;新增涉稅經營主體524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
強健“主心骨” 抓好“帶頭人”
要干事兒,干成事兒,得先有人。固鎮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舉措。
2021年,固鎮縣抓住“兩委”換屆契機,采取從致富能手中選、從返鄉大學生中引、從后備干部中挑等方式,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建成一支善經營、會管理、能力強的村干部隊伍。
選好一個人,帶活一個村。固鎮縣劉集鎮夾河村黨支部書記李修洲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兩年前,李修洲結識了村里一名羊肚菌種植大戶,發現其中前景后,他積極爭取鄉村振興補助項目資金,投資270萬元,建起90個大棚,種植羊肚菌。
走進夾河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棚整齊排列,棚內溫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和淡淡的菌香。
眼前的這些“致富菌”,讓夾河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從50萬元增長到144萬元。同時,還帶動50多戶村民務工就業。
“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步穩蹄疾。”固鎮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陸麗萍介紹,目前,固鎮縣有1200多名村干部,平均年齡41.8歲,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622人,占比49.92%;本科及以上學歷77人,占比6.18%。
一個個強有力的“生力軍”,正不斷發揮著“主心骨”作用,讓農村有景可看、農民有活可干、農業有錢可賺,推動集體經濟持續增收的美好愿景逐步變成生動實景。
用活“積分制” 繪就“善治圖”
眾所周知,“千頭萬緒”是基層工作的特點。所以,在加強基層隊伍建設上,不僅要提升個人能力,還要讓不斷發展的新技術,成為基層隊伍的“眼睛”和“手臂”,為他們減負、賦能。
在固鎮縣,當地通過數字鄉村建設,利用數字化技術,通過“清單化 積分制”融“黨建 村規民約 積分超市”于一體,有效解決基層治理中“誰來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問題。
在九灣居委會的電腦大屏幕上,通過積分制可視化大屏,記者實時看到村民上傳申報的積分,以及實時積分榜單。
在這里,記者注意到,村民獲得積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簡辦紅白事可以加分、參加志愿服務可以加分、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可以加分、提出鄉村治理好建議也能加分……
但是,不斷跳動的積分,并不是鄉村治理的落腳點,它只是激勵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第一步。
“如何將積分與村民有所求、有所得有效銜接,才是固鎮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一招。”固鎮縣委農辦專職副主任程四倍說。
在九灣居委會旁邊不遠處,就有一個積分超市。超市雖小,但貨物不少,飲料、調料、糧油應有盡有,可滿足村民日常所需。如果百姓不想在積分超市兌換,還可以在小程序上的積分商城,在家兌換特色農產品,如同網購一樣。
所以在這里,無論是積分規則,還是兌換細則,都由村黨組織結合村民想法與需求制定,讓“小積分”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
打出“組合拳” 擘畫“新圖景”
基層黨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在文旅融合的戰場上,固鎮縣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勇挑重擔、敢啃硬骨頭。
固鎮縣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垓下之戰”“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十面埋伏”等歷史典故,都出自這里。
“沒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熱鬧;沒有旅游的文化,是寂寞的支撐。”在固鎮縣文化旅游局分管負責人邱晨光看來,對于自然旅游資源欠缺的固鎮來說,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尤為重要。
新征程上,固鎮縣委、縣政府將文化旅游作為全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并成立文化旅游招商小組,大力開展旅游招商活動。
與此同時,固鎮縣積極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先后編制了《固鎮縣谷陽城遺址保護規劃》《固鎮縣垓下遺址保護規劃》;設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遺址考古工作站、安徽省社科院漢文化(固鎮)研究基地、山東大學垓下遺址考古實踐基地。
邱晨光表示,固鎮縣正以垓下遺址為基礎,串聯起縣博物館、垓下遺址展示館、津浦鐵路固鎮遺址公園、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等景區,講好文物故事,開展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為固鎮文化旅游增加新看點。
美景怡人、文化育人、產業養人。持續的努力,造就了固鎮縣文旅融合上的不斷創新和實踐,一個皖北地區的旅游集散地和國內外知名的漢文化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
緊握“關鍵筆” 答好“民生卷”
在固鎮,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就推進到哪里。
4月15日早晨上班前,家住固鎮縣谷陽鎮的陳女士騎著電動車,把孩子送到了固鎮縣示范幼兒園育紅路分園的托育班。去年幼兒園正式開園,她帶著孩子第一時間報了名。
“小朋友們,音樂開始啦,跟著老師動起來。”走進托育班,記者看到,多名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啟了充實而快樂的運動時光。
在托育班外,記者注意到,墻上張貼了一張保教工作計劃表,一周的課程、活動、教學重點等,事無巨細地羅列其中。
“托育班剛開辦時,有些家長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孩子送來,但孩子們的變化卻讓家長驚喜不已。”固鎮縣示范幼兒園育紅路分園工作人員魏文翠說,托育班從關注幼兒群體的成長需求出發,不僅有“托”,更要有“育”。
除了固鎮縣示范幼兒園育紅路分園,2023年,固鎮縣新增公辦園學位900個,新增托位450個,是2022年新增數的1.5倍和1.3倍。
安心托幼是固鎮縣暖民心行動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固鎮縣發揮黨建引領“紅色引擎”作用,著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直面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真正將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
在黨建引領之下,固鎮正以更優的發展環境激發更大發展動能。未來的固鎮,仍將推動黨建引領重大項目、重點行業、重大領域高質量發展,讓固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出新出彩、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