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七一”講話(30)- 以黨建引領有力促基層治理有效(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與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抓好基層治理工作是分不開的。近年來,我國基層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基層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為成功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提供了堅實支撐。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我們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和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治理制度優勢,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組織推進到城市最前沿,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
加強基層治理現代化,推動社區治理有力、有效,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社區治理始終保持正確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健全在社區治理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有關制度,涉及社區治理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的,議題提出由黨組織審核把關,議事過程由黨組織牽頭組織,議事決策由黨組織研究后按程序決定,事項落實由黨組織負責督辦。堅定不移地突出黨建引領,強化社區黨組織在各類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引領各類組織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并在服務中凸顯黨組織地位,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堅定不移地加強政治教育,引導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行動,使社區治理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
以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為關鍵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把社區黨組織建設成領導社區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才能使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作用得到強化和鞏固。
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斷頭路”。要提升組織力。著力提高“兩個覆蓋”質量,加大在樓宇、商圈、市場、園區等建立黨組織力度,將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基層最前沿,使黨的工作覆蓋社會各類群體,筑牢社區治理“主心骨”。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聯合開展黨組織生活,在組織建設、社區治理等方面進行結對共建,以黨組織的全覆蓋帶動治理工作真落地。要提升戰斗力。持續整頓軟弱渙散社區黨組織,堅持“以強帶弱、先進幫后進”的思路,實施先進黨組織對接幫扶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幫扶制度,變“后進跟跑”為“先進領跑”,推動社區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加強日常監督,持續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要提升凝聚力。堅持社區黨組織的基礎地位和功能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社區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主陣地,將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以提升治理隊伍能力為抓手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治理中的新舊矛盾相互交織,治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凸顯。要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治理隊伍就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提升能力,才能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要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推動服務和管理力量向基層傾斜,激發基層活力。要著力配強帶頭人。大力推行“好班長”工程,注重提升社區帶頭人隊伍的宗旨意識和群眾感情,發揮好社區黨組織書記“火車頭”作用,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要切實培育好生力軍。持續精耕“苗圃項目”,注重從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中廣泛引“苗”、精準育“苗”,建設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高素質社區治理隊伍。健全社區工作者分級培訓制度,制訂系統性培養規劃,促進其練內功、強筋骨、長本領。要堅持嚴管促成長。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辦法,實施社區工作者由鄉鎮(街道)黨(工)委領導幫帶的機制,嚴格管護,常提醒、常鞭策,促其提升理論素養、創新思維能力、嚴肅工作作風。要注重厚愛添活力。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動態調整機制,落實社會保險待遇,探索將專職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增強崗位吸引力,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
推動形成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人民群眾是社區治理的主體,要夯實社區治理基礎,就必須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社區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激發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要唱好“合奏曲”。不斷延伸黨組織觸角,大力培育扶持生活服務、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為社區治理增添力量。持續推行“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縣領導 縣級部門 駐地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力量,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定期進行民主討論,把各社會治理主體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團結起來。要織密“連心網”。積極探索黨組織引領下的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途徑,建立黨建網格服務制度,采取“1名黨員中心戶 N名黨員群眾”的模式,逐步形成以網格為單位,網格內黨員群眾相互幫助的良好態勢。搭建“棚改諸葛會”、“百腦議事會”等議事平臺,引導轄區老黨員、老干部等參與出謀劃策,形成“私事自家自己辦,小事社區商量辦,大事政府幫助辦”的居民自治格局。要繪就“同心圓”。進一步管好用好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完善服務項目,拓展服務功能,做深做細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廣泛凝聚民心、匯集民力、激發民智。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群眾認同為目標,凝聚工作合力,用心用情用力服務,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忠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來源:七一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