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堅持黨建引領,以“三心”促發展
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有一支平凡而卓越的保障團隊。他們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砥礪“犯其至難、圖其至遠”的堅定決心,鍛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極致匠心,高質量完成多項重點任務,建成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裝備基地,全力推進國債河南省巨災防范工程構造探察裝備建設項目,在服務中心大局、推進改革創新中履職盡責、攻堅克難。他們就是設備維護的“鐵軍”——設備維護中心團隊。
一、堅守“初心”,在黨建引領中凝聚團隊力量
結合部門主責主業,構建“黨建 ”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優良作風熔煉尖刀團隊,打造特色服務品牌。設備維護團隊枕戈待旦、聞令而動,每個野外項目組出發時都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設備清點、入庫記錄、儀器測試、故障維修、儀器充電……深夜和周末的辦公大樓,他們總是步履匆匆。無論是可控震源車團隊,還是設備維修團隊、室內工作團隊,他們風雨無阻、披星戴月,堅守崗位,受到多方稱贊,用行動踐行始終將儀器設備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信念,用熱愛詮釋堅持“兩個至上”的初心。
裝備基地施工驗收及揭牌
二、砥礪“決心”,在改革創新中擘畫發展藍圖
練就專業本領,提升服務質效。設備維護中心儀器設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部門職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大應急大安全的角度,從“對設備的管理”轉向“對項目和科技人員的支撐服務”。他們為地球所、河南省地震局、勝利油田、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等系統內外單位的地震科學試驗場、密集臺陣觀測、反射地震探查、重磁電探測等科研業務項目提供高效服務,每年提供設備數萬臺次;他們是24小時值班的“急診醫生”,隨時待命為野外工作提供儀器操作、設備布設、故障排除等技術支持,并及時建立管理檔案,在每一次維修后不斷總結經驗;他們是專業技術過硬的“多面手”,為地震系統內多個單位的巨災防范工程物探裝備采購提供指導幫助,為地方地震監測臺站建設提供技術指導;他們還是妙手回春的“修理工”,在修舊利廢上動腦筋,修復故障設備,使價值數百萬元的裝備重新恢復生命。
工作中的震源車團隊
聚焦重點難點,潛心攻關科研。部門黨員干部職工加強專業學習,創新工作思路,錨定“零故障”精準發力,開展EPS電池組容量檢測和延長壽命試驗,提高儀器野外作業能力;開展射頻標簽測試和試用,為大規模設備的精準化管理做好準備;開展新一代PDS-3型地震儀預研并申報立項。取得PDS型地震儀自動校鐘同步與監控裝置、人工地震測深零時記錄裝置、地震計標定系統等實用新型專利3項,取得儀器線纜智能檢測系統、裝備管理系統等軟件著作權6項,從面向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轉向面向服務對象的全使用過程服務轉變,不斷提升高質量服務的內涵和效果。
清點檢修儀器
三、鍛造“匠心”,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彰顯擔當作為
篤行不怠,接續奮斗,他們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中國地震局物探裝備基地項目立項后,設備維護中心黨支部迅速統籌協調,集多部門之力深入調研,始終聚焦“安全、適用、可靠”的質量標準,始終堅持“出真招、求實效、立標桿”的工作要求,不斷優化設計,完善功能,降低造價。項目負責人宋前進、現場負責人陳秀文、孫軍偉、李程、吳占峰等,嚴格把控關鍵節點,在基礎樁、鋼構架吊裝等高安全風險時段,連續多天住在工地辦公室,晝夜輪流值班,全程現場監督。在項目團隊的精心組織和嚴格管控下,裝備基地項目順利完工,具備震源激發、數據采集、實時傳輸、計算處理、運維檢修、檢測標定等全鏈條能力,裝備管理信息系統日趨完善,裝備現代化建設雛形初現。從廢棄小樓到煥然一新的基地大樓正式揭牌,他們用行動和汗水充分詮釋了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贏。
腳踏實地、真抓苦干,越是重擔越爭先。國債河南省巨災防范工程構造探察裝備建設項目同樣時間緊任務重,采購儀器設備種類多,型號新,數量大,很多新設備從未接觸過,僅無線節點地震儀就有一萬多臺道。項目負責人宋前進與郭磊、軒倩倩、白珊珊、吳占峰等實施組組長帶領職工常態化加班,深入開展調研,了解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供給情況,以雙優(優質供應商和優質產品)為目標精心編制招標文件,為其他實施組做好樣板和支持。在兼顧日常工作的同時,他們加班加點開展到貨查驗、技術測試和試運行,大部分儀器設備已完成驗收,部分已投入使用。項目完成后將大幅提升地震構造探查能力,加快防范全社會大震巨災風險。
大批量儀器驗收
征途漫漫,唯有全力以赴。設備維護中心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轉變服務理念,提升保障能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助推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劉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