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依法治理丨黨建為帆,“雙槳”齊動,法治虹橋破浪前行(基層黨建關鍵在法治)
編者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 工作重點在基層。崇明區將“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作為推進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扎實開展法治鄉村建設,著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全面展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成效,“瀛洲法宣”推出“基層依法治理”專欄,走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市級重點培育單位,一起探索法治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奧秘”。
“隔壁民宿的排污不到位,味道飄到我們家了”“我在合作社做了這么久,工資還沒拿到”“我家里人住民宿的時候,被蜈蚣咬到了,怎么賠償?”
這是虹橋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負責人袁東華遇到眾多問題的縮影。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此,建設鎮虹橋村聚焦群眾需求,以“鄉伴·虹橋”民宿黨建聯合體品牌創建為載體,構建常態長效化機制,通過“庭院議事”、民宿交流會等模式,精準對接問題、難點,共商共議,充分發揮基層治理實效。
一、以黨建為引領,
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織密黨建網絡,搭建黨建網格和“站 點 家”三級黨群服務陣地網絡。同時,在黨建微網格中,共建公法點、文明實踐站等平臺,提升法治、德治水平。
推動黨建融合,聚合婦聯、司法所、警務室、市場所等力量,打造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和諧平安聯創等“六聯”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平臺。
實施黨建賦能,引導全村黨員成為“虹橋花鄉”宣傳者、推動者、服務者,為社區建設、民主管理、產業發展注入“紅色能量”。
二、以法治謀共識,
筑牢鄉村振興堅實保障
打造特色法治陣地,建立“虹心橋”品牌調解室,制定“五心”法則,搭建溝通“橋”梁。打造“七彩虹橋” “顧伯伯鄉村民宿”等特色公法點,設立全鎮第一個基層法治觀察點,收集相關法治需求。2022年至今共調解矛盾近30件,提供法治建議2條。
健全法治保障機制,制定“三治”融合、法治保障民宿等年度工作方案,對虹橋村法治公園開展二期維護更新工作。同時,依托顧伯伯普法課堂,運用以案說法等形式,有效打通普法的“最后一公里”。
發揮法治隊伍實效,邀請法律顧問參與土地流轉、 “小三園”改造等工作,對村級重大決策、合同等提供法律意見。引導“兩人”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在執行垃圾分類、拆除違章建筑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以民主聚合力,
凝聚鄉村振興磅礴力量
以議事為基礎,喚醒“主人翁”意識,設立村民議事會,提升民主決策管理水平。通過“庭院議事”模式,精準傾聽底層發聲,切實提升村民的參與度和認同感。
以規約為支撐,厚植“真善淳”民風,制定《虹橋村村規民約》,通過“睦鄰 ”自治、產業、生態、擁軍、文化系列活動開展,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其中獲評上海市睦鄰示范點1家、區級2家、鎮級5家。
以民宿為基礎,打造“自己管”新局面,完善自治平臺建設,做亮“政府引導、企業帶動、村民參與”的自治管理自我發展模式。對接生態民宿、花博人家建設需求,通過顧伯伯等平臺對全村閑置民宅進行統一收儲、規劃、打造、運營,建設每個系列30-50間客房規模的村民宿集新型民宿。
“誠信笑迎天下客,友善營造和諧村”。虹橋村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帆,法治和民主為雙槳,打造可復制的基層法治建設“虹橋樣本”,掀起鄉村振興的新浪潮。
建設鎮司法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