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做深黨建大格局 做實治理在基層(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近年來,城市社區始終秉持“轉變、融合、創新、發展”的核心理念,堅定不移地以“大黨建”為引領,全面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構建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的嚴密組織構架,織牢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實現了資源整合與力量融合的新突破,切實增強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效能。
在強化黨的領導方面,著力筑牢黨群共建的保障網。 通過做細做實“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制定了社區治理“一書三單”制度,(“一書”為共駐共建協議書,“三單”為共治資源清單、治理需求清單、服務項目清單),按照“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極大的提升了社區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能力,有效帶動駐區單位積極參與,實現了精準服務群眾的目標。近年來,連續與127個駐區單位簽訂協議,達成近千項服務項目,3500余名在職黨員深入社區、走進家庭,常態化開展思想理論宣傳、惠民政策解讀、孝老愛親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日常探訪、關心關愛等實際行動,引導并帶動社會資源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了黨群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推動聯動共治方面,致力壯大社區治理的活力源。通過深化以社區為主導,網格黨支部為核心,社區居民為主體,多方參與的良性互動治理格局,持續放大“社區黨建”延伸到“小區黨建”的效應,積極吸納“十員”共治單位力量,包括老黨員、公安、物業、業委會成員等,把服務重心和力量下沉到小區樓院,察實情、聽民聲、訪民意,圍繞社區事務、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社會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狀況等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及時把問題解決在網格、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推行智慧系統,開發智慧微管家微信小程序,通過“互聯網 ”、電子地圖、大數據等信息手段,打造社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辟便民服務功能,居民群眾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查詢公共服務設施,辦理民生六項、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綜合服務、商圈服務等28類100余項高頻服務事項以及進行“網絡問政”,“線上 線下”的治理手段共同推動社區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轉變服務模式方面,積極拓寬為民服務的新路徑。通過開展“百名干部進千家入萬戶”行動,形成了“出門問題一把抓,回頭責任再分家”的服務模式,使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和延伸。今年以來,針對轄區老年人群體,安裝家庭報警器45戶,開展上門問診、問需陪聊等服務300余人次,舉辦了老年人棋牌比賽、曲子戲展演等文娛活動17場次,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聚焦青少年兒童群體,在12個社區開設假期公益課堂,舉辦了“筑夢‘童’行”青少年安全引導、“童心向黨”等文體活動展演6場次,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針對特殊情況家庭,實施“愛心幫扶”計劃,分層分類開展精細化服務,有效提升了社區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我們還針對收集到的居民反映亟待解決的問題,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對于能夠馬上協調解決的問題,我們立即予以解決;對于不能及時解決或情況較為復雜的問題,我們通過“大黨委”“小區聯席會”“代表之家議事會”等議事平臺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共同調處小區管理、家庭矛盾、環境衛生等問題36起,有效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下一步,城市社區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作用,聚焦群眾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和方法,以更加務實和有力的舉措,為居民創造更加美好、和諧的生活環境,讓社區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暢通,讓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攀升。(袁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