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區安和街道:黨建+產業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下鳳樣板”(黨建加產業 激活全鄉振興發展動力)
紅網時刻6月24日訊(通訊員李麗華)近日,在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永州市農業部門及鄉鎮、村負責人一行18人再次來到北湖區安和街道下鳳村考察。為何,他們對這片平凡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如此鐘情,到底有何秘密呢!
夏日晝長,鄉村風日清麗,屋檐上棲息著些許小燕雀,羽翼都已長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間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氣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織網。夏至時節的下鳳村,環顧四野,村民有的在地里喜摘又大又圓的西瓜,有的村民在早稻田里殺蟲、施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019年初,曾被定為市級軟弱煥散黨組織。支村兩委“一班人”變壓力為動力,建立“三聯三帶”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等方面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依托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挖掘開發豐富的鄉村生態旅游資源,培育鄉村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黨建 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生活美、環境美、鄉風美、和諧美的“四美家園”。
郴州四清湖下鳳村蔬菜產業園。(周峰/攝)
群眾富不富,要看“黨支部”。長期以來,下鳳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思想落后、無村集體收入、村莊整治難,導致發展滯后,群眾增收難。2020年支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安和街道黨工委多方考察,選出群眾基礎好、做事扎實肯干的年輕干部加入到支村兩委隊伍中,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戰斗力。街道選派了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為全村的產業發展出謀劃策,探索出鄉村旅游 蔬菜種植的發展模式。
“下鳳村的大部分土地較為平整,適合土地流轉,進行農業綜合開發。”街道主要領導段志軍介紹,經市區街道村四級不懈努力,成功引進集蔬菜種植、旅游觀光、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郴州四清湖(下鳳)蔬菜產業園項目,采用“黨支部 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一期流轉了土地480畝,投入資金1900余萬元,年銷售近500萬元,帶動本街道及友鄰鄉鎮街道、村組6000余戶農戶常年從事蔬菜生產。
郴州四清湖(下鳳)蔬菜產業園還設置農事體驗、花卉觀賞等項目,成為城區各中小學生的“打卡勝地”。“除了農事體驗園,我們還種植了40多種藥材,讓學生們能夠實地看到各類藥材是什么樣的,是如何生長的。” 產業園負責人曹麗芳介紹起農事體驗園的運營情況,城區的學生經常會組團來參觀學習,預計今年接待的學生及游客可達5萬人以上。
黨員幫助缺少勞動力的群眾翻地灌水,平整農田。
產業的發展讓群眾享受到了實打實的好處。今年以來,下鳳村堅持黨建促發展、發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與郴州四清湖(下鳳)蔬菜產業園簽訂用工協議,解決50多名群眾的就業問題,既能夠照顧到家里,又能增加經濟收入。申請到省級扶持村集體經濟資金50萬元,投入到郴州四清湖(下鳳)蔬菜產業園,每年有4萬元的集體收益。
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街村兩級通過召開板櫈會、屋場會、群眾代表大會等形式,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摸排、大化解”行動,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梳理有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就業難題解決、人居環境改善等5大類23個具體問題。對摸排上來的民生實事問題,按照本級解決、協調解決、申請解決三大類,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小問題不出村組、一般問題不出街道。
今年3月以來,下鳳村開展助農幫農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干部紛紛下田幫助缺少勞動力的群眾翻田、插秧,圓滿完成早稻種植任務。黨員干部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修整飲水溝渠5條、3.9公里,保證了農田灌溉,防止出現耕地“非糧化”的問題。協調開通下鳳村至羅家井市場的公交專線,解決菜農賣菜難的問題。完善休閑廣場2個,讓農村的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三五成群跳起了廣場舞。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起,融洽了干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下鳳村可喜的發展勢頭,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扶持。”街道黨工委書記曹世立談起各村的發展信心滿滿,“我們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路子的過程中,充分保障村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又確保街道在村級民主管理中不‘缺位’不‘越位’,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和鄉村發展的水平,下鳳村的發展模式是完全可以借鑒和復制的,對全街道甚至全區都有著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瓜果飄香,夏意濃濃。在打造鄉村振興的這張答卷上,北湖區安和街道以實干為筆、產業為墨、鄉村為底,奮力書寫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