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強 望城興 探索高質量黨建引領跨越發展的新“望城樣范”
朱華 汪芳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坐擁一江兩岸的望城已步入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正迎來無比廣闊的光明前景。
“一特兩主”加速崛起,全區規工產值突破千億級;“一江兩岸”同頻共振,區級自主投資建設的香爐洲大橋橫空出世、閃亮登場;“一湖兩鎮”全面發力,“大澤成勢”經驗做法全市推介,“銅官度假”獲得國字頭殊榮,“靖港有戲”實現持續煥新、運營升級。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不含“一鎮四街”)重回“千億俱樂部”,園區綜合評價排名挺進全國百強,農民收入連續10年領跑全省……
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背后,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奮勇爭先、埋頭苦干,是一面面高高飄揚的黨旗的堅強引領。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為長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牢記殷殷囑托,望城著力深化黨建工作內涵,拓寬黨建工作思路,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新型工作模式、實踐模式和治理模式,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基層黨建“書記工程”、黨員“閃亮工程”,以黨的建設抓出生產力、提升戰斗力、增強凝聚力,打造了高質量黨建引領跨越發展的新“望城樣范”。
全面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進入深化改革縱深向前的關鍵之年,望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望城區委書記秦國良表示,持續科學精準施策,全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著力壓實責任,探索更多黨建賦能的有效路徑;深化黨建品牌創建,助推望城基層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固本強基,蓄好源頭活水
過去一年,望城成功應對3輪極端雨雪冰凍災害,21輪強降雨、4輪編號洪水,靠的正是3.3萬余名黨員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情、突發狀況,望城各級黨組織第一時間吹響“沖鋒號”“集結號”,“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請纓此起彼伏,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汛期,位于湘江長沙段下游的茶亭承受巨大壓力。面對險情,蘇蓼村的黨總支副書記姚卓奮 不顧身三次主動下水搶險,老黨員張應軍和兒子張毅連續三天奮力搭建機臺、開展排漬,像這樣的感人故事舉不勝舉。茶亭鎮全體黨員干部在挺膺擔當中彰顯黨員先鋒本色,以頑強的拼搏精神連續奮戰279 個小時,筑起了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切實做到了不垮一堤一垸一庫、不傷不亡一人,受到了省減災委通報表揚,鎮黨委也因防汛救災工作的卓越表現獲評“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黨員隊伍的蓬勃活力與強大戰斗力,是望城區精準施策、從嚴管黨治黨的生動體現。望城區緊握“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把從嚴要求融入發展黨員的每一次篩選、每一輪培養,貫穿管理黨員的每一項制度、每一回監督。
把好入口關,望城做實發展黨員政治素質考察,蓄好黨員一池“活水”。
各街鎮制定實施《發展對象政治素質考察方案》,聚焦政治素質開展考察。圍繞黨員日常行為中的具體表現,將“政治標準”細化,形成8個方面31條《黨員發展對象政治素質考察負面清單》,設定“非常好、好、一般、較差”4個評價等次,將抽象化評價轉變為用事例說話。通過提前介入審查、實地走訪調研、開展政治測評等方式,將政治素質考察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堅持以考促改、以考促用,把政治素質考察成果運用到黨員發展管理監督工作中。對政治素質考察不合格的,開展談心談話,明確改進方向。
扎實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讓主題黨日效果更持久。
秦國良帶頭深入望府路社區講授專題黨課,示范帶動全區基層黨組織書記講黨課3000余次,全年各級黨員宣講微黨課4.2萬余次。全體黨員領導干部下沉一線,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全年共收集建議873條,解決率達98.9%。率先全省出臺《關于規范村(社區)黨員承諾清單機制的指導性意見》,組織村(社區)黨員根據“自身所長、群眾所盼、組織所需”開展承諾踐諾。3年來,全區3.3萬名黨員自覺承諾踐諾民生實事好事10萬余件。
精準分類管理,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激勵“后進”黨員變先進。
“社區的組織活動搞得好,讓我找到了家。”89歲的老黨員徐進從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金鳳街道搬入月亮島街道天鵝塘社區,在社區一次次服務后,主動到社區報到。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社區安排了黨員志愿者每月上門送學。這正是望城區有效破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題的生動寫照。
望城區從精準排查、精細管理、精心服務入手,全面提升流入黨員管理質效。依托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雷鋒驛站、人才驛站等開放式黨群服務站,打造97個“流動黨員之家”;與流出地黨組織簽訂雙向共管協議書,明確雙方黨組織共管清單;運用“流動黨員之家”小程序,實現與流出地黨組織共享共聯相關管理數據資源。
同時望城區堅持問題導向,連續5年舉辦黨員“初心回歸班”,通過結對幫帶、談心談話、組織生活會、沉浸式黨性教育、志愿服務等形式,讓“后進”黨員感受到組織溫暖,引導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位“后進”黨員參加“初心回歸班”后,不但積極參加組織生活,還成為了“超人媽媽”志愿者、優秀黨員志愿者。
富民強村,豎起振興標桿
過去的一年,望城鄉村振興成績斐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十年全省第一,獲評全省農村創業典型區縣,成功承辦全國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大會、全省鄉村振興駐村書記培訓班。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黨建須先行。望城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以黨建“紅色引擎”驅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著力育強“領頭雁”,把穩基層“方向盤”。
“通過培訓,我夯實了理論基礎,拓寬了工作視野,提高了履職能力。”在望城區2024年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結業儀式上,金樹村黨總支書記張雄表示收獲滿滿。望城每年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常態化開展“頭雁爭鳴·比學趕超”活動,舉辦“青藍結對幫帶”培訓班,選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赴杭州、成都開展蹲點學習,著力培養一批“勤學善謀、能干會講”的“明星”黨組織書記。同時,注重培養基層“后備軍”,抓好雛鷹隊伍。健全村級后備力量選拔、培養、任用、保障工作機制,按照“政治素質高、能力水平強、成長潛力大”的標準儲備村級后備力量186名。
創新招引鄉村人才,引爆農文旅融合熱潮。
黑麋峰山谷音樂計劃、稻草藝術節、萌寵嘉年華、粉色愛心油菜花海……黑麋峰片區鄉村CEO鄧魁峰入職以來,充分發揮在浙江地產營銷時積累的策劃經驗,為當地帶來了不少金點子,2024年國慶長假期間,當地村民收入超過350萬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50%。
凌沖村集體經濟也取得了新突破。在鄉村CEO廖敏洲的協助下,該村確定了“一茶一果一院一湖”的發展規劃,精心打造云游茶業體驗、泊悅果園采摘、西圍味道餐飲庭院、西圍子露營基地等特色項目,將原本單一的農業景觀轉變為多元化旅游模式,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
“鄉村CEO的到來,讓我們鄉村經濟發展加速3到5年。”黑麋峰村黨總支書記周業西點贊。據悉,望城區創新引入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CEO),出臺鄉村CEO培養引進方案,接下來,將繼續完善培養、激勵機制,用制度激活人才動能。
據悉,望城通過大力引進產業緊缺急需人才,培養認定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區級E類人才、鄉村振興領軍人才,評選“鄉村振興·人才之星”,新增返鄉創業主體3542個,大批人才投身望城這片希望的田野。
推行“駐片幫扶”,開啟抱團發展新路徑。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駐村書記培訓班的承辦地,望城相關工作經驗在會上得到了推廣,喬口藍塘寺村、靖港凌沖村、茶亭靜慎村、橋驛楊橋村、銅官中山村等地成為與會者觀摩學習對象。
望城全面推行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片區工作制,分片區建立臨時黨支部,指定片區組長為支部書記,將“駐點幫扶”輻射為“駐片幫扶”,全力鏈接各類資源,圍繞強村富民做好“十個助推”工作,推動片區抱團發展。構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駐村期滿考核”的考核體系,幫助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找準定位、提升能力、壓實責任。積極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優勢,引進牲畜養殖、果蔬種植、農旅融合等產業項目,拓寬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現實路徑。2023年5月輪換至今累計爭取各類項目資金7500余萬元。
減負賦能,成就幸福望城
高質量發展階段,基層治理關系到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
“我在很多城市都待過,望城是最讓我心動的地方,在這里創業沒有后顧之憂,只管往前闖。”湖南中森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康陽從美國學成歸國后選擇從望城起步,以創業者身份組建起一支生態環境領域的國際尖端研究團隊,7年來,團隊將創新研發的多項專利技術引入湖南,隊伍也壯大到了50人。
“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幸福體驗,讓望城人口凈流入持續增長,青年常駐人口占到了35%,這些正是黨建賦能基層治理的優勢體現。
在深入實施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去年4月,望城區結合當地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制定“20 10”減負賦能清單,明確基層減負的“硬杠杠”,讓基層干部“煥新出發”。
“門口的牌子少了,督、檢、考的頻率和內容都更加科學精準。要上報的表格也少了,大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服務群眾了。”白沙洲同心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月恒說。
望城區落實“3 5 5”掛牌要求,摘除村級掛牌2667塊,嚴格執行“五防十五不”要求,全面推行“無擾督查”,精簡基層督查考核事項至13項,明確50%以上的督查考核事項采用“四不兩直”方式開展,實現無計劃不督、無程序不督、無問題不督;率先探索“數賦村社”改革,打通市、區、街鎮三級數據共享路徑,開發“最多報一次”系統,推動人社、民政等16個區直部門業務數據融合,實現多張表單數據基層零報送,推動數據賦能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小馬拉大車”現象得到強力破解。
既要為基層松綁減負、做好“減法”,更要為村社擴權賦能,做好“加法”。10項賦能清單中明確指出要明晰基層權責清單、做深做實片組鄰“三長制”、優化“雷鋒哨”機制、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充實基層力量、加強關懷激勵等,讓基層治理“小馬”動力更足。
在望城,一個個基層創新治理的典型案例涌現出來——
月亮島街道桃花井社區作為超大型樓盤社區,入住人口已超5.8萬人,基層治理難度極大。“一心為民辦實事 情系百姓解民憂”,這是居民李立克老人專程送給專職網格員的。2024年,望城創新推出專職網格員,他們全身心扎根社區,積極處理車庫漏水、廣場舞擾民、架空層鄰里糾紛、墻面漏水等各類問題。桃花井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浪表示:“專職網格員已成為社區治理的有力幫手。”
還有來自寧鄉的黨員喻文,在被社區“鄰長”上戶走訪過程找到后,由一名流入黨員轉化為社區直管黨員,全程參與小區業委會籌備工作,也成為了小區的網格員、鄰長,積極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在每月社區的網格考評中總是穩居榜首。
借助大數據,治理手段進一步信息化。望城開發智慧望城“雷鋒哨”平臺以及手機APP,形成線上“吹哨”、線上“派單”、線上“監工”閉環流程。今年以來,鄰長及協管員共吹響基層治理“雷鋒哨”12285件,響應率100%,結案率99.35%,基本實現“微事不出鄰、小事不出片”。
深入推進“網格 志愿者”工作模式,打造多元治理新格局。以“雷鋒哨”為載體,推動黨組織嵌入網格、職責任務融入網格、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各方力量共建網格。優化“綜合網格(片)-組-鄰”組織架構,持續發揮“三長”作用,建立“網格 ‘三長’”“網格 物業”“網格 社會組織”等工作模式。把雷鋒精神融入基層治理,唱響“雷”字號,打造“雷鋒義警”“雷鋒調解員”“雷鋒志愿者”“雷鋒驛站”等系列品牌。
強化激勵保障,提振基層干部“闖創干”精氣神。加大基層干部選拔任用力度,鮮明亮出選人用人標尺,分類施策、搭建舞臺,暢通村(社區)優秀干部晉升渠道。制定《長沙市望城區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完善“進退留轉”機制和薪酬體系。公開招聘選拔41名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工作者隊伍,全面實行一對一導師幫帶,8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跨社區進行交流鍛煉,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區工作者有機會有舞臺。
歲末年初,一封激情澎湃的《承諾有聲 踐諾有行》倡議書在望城大地響起,激勵鼓舞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續寫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以赤誠之心,以擔當之姿,投身中國式現代化新望城建設熱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