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鑄精魂,綠色發展添靈秀(黨建引領 綠色發展)
黨建引領鑄精魂 綠色發展添靈秀
——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建引領決戰脫貧攻堅紀實
韋澤文 安生嶺
一面面黨旗在山間飄揚,一枚枚黨徽在胸前閃亮,一份份力量在不斷匯聚……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道真自治縣三橋鎮堅持黨建引領、鑄魂立本,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不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19年底,三橋鎮已如期實現“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人口全部擺脫貧困”的目標。目前,該鎮正按照“四個不摘”總體要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加快鄉村振興進程。
筑牢一線攻堅堡壘
前不久,三橋鎮成立500畝以上壩區產業黨支部。
鎮橋塘社區、塘村村共有大壩1331畝,涉及1村1社區共9個村民組,區域內共有黨員36名。
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三橋鎮成立了500畝以上壩區產業黨支部,由鎮黨委直接領導,推選鎮黨委委員擔任黨支部書記。通過搭建平臺、創造舞臺,引導壩區農村無職黨員積極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近年來,三橋鎮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歷史使命,作為擺脫貧困落后的重大發展機遇,作為推動社會治理的重大工作舉措,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筑牢一線攻堅堡壘,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鎮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等黨內法規,大力培育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增強“四個意識”、樹牢“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決策部署上來。
各村(社區)按照“支部強功能、黨員強擔當”要求,緊緊圍繞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優化基層黨組織建設,順利完成鳳山村、塘村村、新生村等3個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工作。結合實際需要撤銷4個黨支部,新成立食用菌園區、易地搬遷安置點、離退休等3個黨支部。按照“五基本”要求“六化”內容,完成夏家溝村、接龍村、鳳山村及18個農村片區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規范化運行水平。
通過強化組織建設,進一步筑牢一線攻堅堡壘,有效提升了攻堅的戰斗力。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三橋鎮堅持體系化運作,扁平化管理,努力做到守土有責在崗位、守土有方在現場、守土有效在狀態。
按照縣委統一安排,三橋鎮作為一個戰區,成立脫貧攻堅大決戰指揮部,由縣委副書記擔任指揮長,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鎮黨委書記、鎮長同時擔任副指揮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鎮黨委副書記任主任,抽調專人負責脫貧攻堅相關事宜。
堅持“分線運行、各負其責、共建其功”的工作思路,各村(社區)成立脫貧攻堅指揮站,由掛村的鎮黨委班子成員任站長、村總支部書記任常務副站長、縣掛幫單位相關負責人任副站長,全面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展現過硬攻堅本領
走進三橋鎮接龍村北基一帶,隨處可見栽種花椒的人們。
“在發展花椒產業過程中,鎮、村提供了很多幫助”。正帶著20余名工人栽種花椒的程孟輝說:“這些工人都是村里幫忙聯系的。”
程孟輝以前在外務工,去年冬天返回家鄉流轉土地種植花椒,經過育苗、整地,目前已進入栽種階段。由于當地多數農戶家里都栽種花椒,導致程孟輝招不到工人。
得知程孟輝家急需工人種植花椒的情況后,接龍村黨總支部立即派出黨員先鋒隊連幫帶找,幫助其順利度過難關。
接龍村發揮當地優勢,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發展增收產業,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去冬今春,在該村北基一帶規劃栽種花椒800畝,涉及群眾100余戶。
如何及時高效解決花椒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接龍村黨員先鋒隊帶頭深入規劃區域宣傳政策、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幫助流轉土地,開展技術指導、解決育苗問題,聯系工人務工、解決用工問題。
近年來,三橋鎮黨委按照“自愿報名、支部初審、黨委終審”的工作步驟,組建鎮級黨員先鋒隊1支、村級黨員先鋒隊8支,帶頭一線沖鋒、攻堅克難,帶動全體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橋鎮高質量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黨支部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堅持以村為單位開展黨員集中培訓,因地制宜開展黨員日常教育,練就過硬的干事創業和攻堅克難本領。加大正向激勵和黨內關懷力度,不斷激發黨員和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出臺《干部管理辦法》,加大執紀問責力度,督促黨員和干部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一線帶頭攻堅。
前不久,三橋鎮橋塘社區黨總支書記車靈飛得知:他結對幫扶的75歲獨居老人王啟鳳,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要集中隔離,急需人員幫助熏臘肉。“老人家,你安心去隔離,熏臘肉的事交給我。”車靈飛及時上門,將王啟鳳家里的肉清點后,運到自己家里幫助熏制,讓老人得以安心隔離。
在脫貧攻堅中,三橋戰區388名黨員干部對1882戶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對5903戶非貧困戶進行包保聯系,定期或不定期到幫扶聯系對象家中走訪,宣傳法規政策、提供市場信息,竭盡所能幫助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黨員。每當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三橋鎮黨員和干部都會毫不猶豫地沖在最前線。
2019年6月下旬,三橋鎮遭遇洪水災害,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帶頭查災救災,指導和幫助群眾進行災后重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三橋鎮黨員干部及時深入村、組,宣傳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防護知識,摸排返鄉人員,對重點對象進行管控,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毒,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此外,三橋鎮黨員干部還積極帶頭在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切實抓好復工復產各項工作,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掙回來。
匯聚強攻堅力量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春日清晨,三橋鎮夏家溝村民蹇樸起床匆匆洗漱后,就快步前往食用菌產業園區采摘蘑菇。
以前,蹇樸一直在外務工,2019年返鄉與其妹妹蹇麗勤合伙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8個大棚里的食用菌陸續進入采收期。
“跟著合作社干有底氣。”蹇樸介紹,合作社不僅聯系公司上門收購,而且還免費提供技術指導。
三橋鎮成立民興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與食用菌龍頭企業簽訂產銷合同,組織當地群眾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合作社已組織86戶農民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吸納400余人長期穩定就業,配套建設產業公路1.5公里、棚區硬化道路4公里、凍庫2500立方米、辦公用房200平米,建成投用生產大棚202個,年總產值超1600萬元。
近年來,三橋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引導群眾依托村民組因地制宜組建自管委,不斷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引導有意愿、有能力從事產業發展的各方成立合作社,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初步形成“黨支部 自管委 合作社”的農村基層組織架構。充分利用“道德講堂”“農民講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切實開展農民教育工作,并通過廣泛開展“三治五評”行動,全面提升群眾的整體素質,不斷激發他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協力劃漿開大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三橋鎮得到了上級黨委的堅強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充分指導,通過選派機關干部到農村工作、萬名農業專家服務脫貧攻堅等方式,進一步充實了當地的干部隊伍和人才力量,先后得到了市委辦公室、縣民政局、縣供電局等單位結對幫扶,先后引進林達集團、同輝食用菌公司等企業駐鎮發展,為全鎮打贏脫貧攻堅戰匯聚了強大力量。
2019年來,全鎮修建通村路、產業路150公里,新(改)建低壓線路 8000米;建成蔬菜產業基地12個、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區1個,啟動“蘑菇農莊”建設1個,種植辣椒1200畝、商品蔬菜2300畝、中藥材3800畝,投放食用菌160萬棒、培育茶園2100畝,收購煙葉20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1.3億元。
今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該鎮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 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 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 10%、11%,金融機構存貸款分別增長 10%、30%。
脫貧攻堅的戰鼓余音猶在,鄉村振興的號角響徹云霄。在新的歷史征程中,三橋鎮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團結和帶領全鎮群眾戮力同心、克難奮進,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共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美好畫卷。
文稿來源:尹珍校園文學
終審 | 程克
責任編輯 | 夏松
編輯 | 鄭新月 張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