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引熱議,一幫人跳廣場舞走模特步都要備案嗎?答疑
大河報記者 蔡君彥
河南省民政廳日前下發的《關于做好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引發多方關注和熱議,哪些社區社會組織納入備案管理?如何備案?不備案的話,會有啥后果?社區的大爺大媽們聚在一起唱歌、下棋、跳廣場舞、走模特步之類的,都需要進行備案嗎?一些老百姓對此表示不解。針對大家關注的熱點,大河報記者采訪民政部門,幫助答疑解惑。
● 哪些社區社會組織要備案管理?
按照要求,備案管理的社區社會組織,是指社區居民發起成立,以鄉鎮(街道)或社區為活動范圍,不以營利為目的,開展為民服務、公益慈善、鄰里互助、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滿足社區居民不同需求的,尚不具備成立登記條件的,具有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的組織。
社區社會組織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違反憲法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統一、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工作應當堅持自愿自治、公開透明、居民認同、簡便易行、規范有序的原則。在全省縣(市、區)范圍內,對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備案管理。
社區居(村)委會負責轄區內社區社會組織的日常管理和備案的指導、服務工作;縣級民政部門負責本轄區范圍內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綜合協調。
“首先,我們鼓勵具備成立登記條件的社會組織及時進行登記注冊,同時,考慮到登記要求有固定場地、專職人員等方面的要求,有些社區社會組織達不到,為便于納入管理,就采用備案管理的方式。”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經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可以依法開展活動,但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社區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在健康養老、志愿服務、文體娛樂、鄰里互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目前我省社區社會組織總體發展水平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管理體制不健全、培育發展力度不大等問題依然存在。
做好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工作,是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民政部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河南省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及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進行的,有助于加快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促進其發揮積極作用,完善未達到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程序,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對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也具有重要作用。
● 社區社會組織備案有啥條件和程序?
申請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要有規范的名稱、章程、相對固定的負責人和活動場所、合法的活動資金和經費來源。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不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并對社區社會組織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名稱,由“所在市名稱 縣(市/區)名稱 街道(鄉鎮)名稱 社區(村)名稱 字號 行(事)業或業務領域 組織形式”組成。辦公場所可以“一址多社”,能夠提供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或居(村)委會場所使用證明的,社區活動場所可以作為備案辦公場所。
社區社會團體的發起人不少于2個、會員不少于10個;社區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不少于5個。章程參照民政部辦公廳印發的《社區社會組織章程示范文本(試行)》(民辦函〔2021〕57號)制定執行。
在程序方面,申請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的,由發起人或舉辦者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備案申請,并提供下列材料:《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申請表》、會員名冊(從業人員名冊)、場所使用權證明、章程。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社區社會組織提交的全部有效申請材料后,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予以備案,在《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申請表》上加蓋印章。對不符合備案條件的不予辦理,并說明理由。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完成后,將有關材料交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報備。
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名稱、負責人、業務范圍、住所等事項發生變更的,應填寫《社區社會組織變更備案申請表》,到備案機關辦理變更手續。備案變更完成后,將有關材料交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報備。
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需要解散、終止的,應按章程規定的程序解散、終止。剩余財產應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村)委會的指導下進行財產清算,用于本鄉鎮(街道)或社區相關的公益事業,或者捐贈給宗旨相同或相近的社會組織。由主要負責人填寫《社區社會組織注銷備案申請表》,到備案機關辦理申請注銷備案手續。備案注銷完成后,交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報備。
● 社區社會組織不備案有啥影響?
如果社區社會組織沒有備案,將會怎樣?
據了解,目前,我省持續對非法社會組織開展打擊整治行動,打擊整治的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進行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或吊銷登記證書后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籌備成立期間開展籌備以外活動的組織等。其中,“以社會組織名義”指的是以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名義開展活動。名稱中包含有“協會”“學會”“研究會”“聯合會”“促進會”“委員會”“中心”“學院”“研究院”“俱樂部”等字樣。
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社區社會組織不符合登記注冊條件、又想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就需要按要求進行備案,否則,民政部門在開展非法社會組織打擊整治活動時,將會列為打擊對象。而如果只是社區一幫興趣相投的人湊一起玩,不對外以“協會”“學會”之類的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那倒無妨。
此外,根據通知要求,在社區社會組織日常管理方面,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財物和資金主要用于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在成員之間分配。
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可以為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提供資金代管服務;慈善組織可以設立社區社會組織專項基金,接受社會捐贈、資助,支持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活動。財物和資金的使用、管理應當遵循公開、透明、節約的原則,其中來源于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接受有關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監督,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備案社會組織的財產。
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日常開展活動,特別是開展節慶活動、文化演出、體育競賽、人員集會等重大活動應及時向社區居(村)委會報告,重大活動還應提前5日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報告;每年年底前分別向社區居(村)委會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報告本年度工作總結和下一年度工作計劃。
各地要根據社區社會組織的性質、規模、業務范圍和類別的不同,加強分類指導與管理,形成橫向分類負責、縱向分級負責、條塊職責清晰的社區社會組織服務與監督管理體系。要加強對社區社會組織的黨建引領,建立定期聯系、共駐共建等工作方案。探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向所在社區(村)定期報告工作制度、社區(村)反饋評估評議制度。在社區層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提升社區社會組織公信力。
來源:大河新聞 編輯: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