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助推城市發展——黨建引領我市“兩新”組織煥發活力
傳承紅色基因 助推城市發展
黨建引領我市“兩新”組織煥發活力
2019年1月19日,克拉瑪依區首批4家“共產黨員示范店”和37家“共產黨員店鋪”授牌。克拉瑪依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閔勇 攝
5月8日,克拉瑪依地質工程公司迎來了成立23周年紀念日。在百口泉基地,該公司機關黨員干部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
這一“慶生”傳統,該公司已延續了23年。
可以說,我市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以下簡稱“兩新”組織)黨建是伴隨國企改制而發展壯大的,天生帶有紅色基因。
“‘兩新’組織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里。”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黨建強、發展強”的目標,通過擴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推動“兩新”組織黨組織發揮實質作用,不斷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天生帶有紅色基因
從23年前34名地質大隊員工主動摔碎“鐵飯碗”,成立克拉瑪依油田第一家整體改制企業,到今天成為擁有20億元資產、千余名員工的地方著名企業,在地質工程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王玉多這位擁有24年黨齡的老黨員看來,正是因為公司發展史冊每一頁都書寫著“紅色內核”“紅色基因”這樣的“軟實力”,才助推公司實現了“硬發展”的壯麗詩篇。
1998年,在國際油價低迷導致國企被迫減負的大背景下,我市不少國企改制重組。改制后,黨員數量少、分布零散、凝聚力弱……成為這些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
1999年8月,原市局黨委組織部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進行了調查,針對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完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確職責和理順關系、加強培訓等意見建議。同年,《關于在深化改革中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有關問題的暫行辦法》《市局改制企業黨組織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對企業在深化改革實行資產重組中黨組織的設置和領導關系,企業黨組織機構、編制和經費,下崗職工黨員教育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并將46個改制企業黨組織移交區委管理。
2009年,我市加大了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組建力度,通過百日組建活動,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由上年的33%上升為85%。
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新疆穩定紅利的釋放下,我市“兩新”組織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以酒店餐飲等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本著“‘兩新’組織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我市開展了“三有”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兩個覆蓋”清零行動。通過“一企(社)一策”研究組建方案,實現了“三有”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100%。同時,依托社區網格、商圈市場、商務樓宇黨組織,我市對非“三有”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做好兜底覆蓋,消除黨建工作空白點。
傾力扶持助力發展
每個月,寧飛都會定期來到我市江蘇商會,指導黨建工作、收集商會的困難訴求。
“我們商會規模小、人手緊,騰不出人手專門搞黨建,我們心里很著急。現如今,組織上派來專家指導黨建工作,商會黨建工作很快步入了快車道。”市江蘇商會黨支部書記高云平說。
該商會的案例不是個例。提高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兩新”組織的覆蓋質量,是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織密建強黨的組織體系的重要任務。
為此,我市緊扣“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起步晚、人才匱乏、經驗不足等問題,通過選聘黨建特派員、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派駐優秀黨員的方式,組織近千名黨務工作者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深入“兩新”組織,助力“兩新”組織黨組織規范運作、發揮效能。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對于“兩新”組織來說,人才支持是對企業發展最大的支持。我市堅持黨建引領人才工作,制定了“1 10”人才政策,先后出臺了《克拉瑪依市進一步優化引才育才環境激發人才活力的若干意見》《克拉瑪依市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辦法》《高層次人才培養辦法》等系列配套政策,提出了打造“才聚油城985”人才工作體系,為全市產業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剛柔并濟的引才方式,我市為貝肯公司、科力公司等民營企業引來了專家并兌現了人才待遇。
同時,我市還著力搭建“產業 ”“科研 ”“創業 ”等干事創業平臺,傾心幫扶民營企業人才工作發展,對首個院士工作站“新疆新油國際金屬陶瓷技術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給予100萬元扶持資金;鼓勵、指導民營企業申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對成功建站的5家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資助;圍繞石油石化等重點領域,先后為多個民營企業打造人才工作室,培養業務骨干1000余人。
黨對“兩新”組織不僅是政治上的關心,還有事業上的關懷。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市開展了“奮戰4個月,千人入千企”活動,安排黨員干部作為駐企特派員走進“兩新”組織,做好政策解釋、問題收集解決和宣傳復工復產政策工作,累計解決困難訴求1861項,助力“兩新”組織渡過難關。
克拉瑪依紅果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市稅務系統黨員干部的精準輔導下,該公司享受超百萬元政策優惠。
“黨的好政策為我們排憂解難,讓我們倍感溫暖,也為企業的復工復產注入了信心和動力。”該公司財務總監李祖應說。
黨建帶動活力煥發
既報“經濟賬”又報“政治賬”。這是紅有軟件公司對員工年終考核的依據。
將經營工作與黨建工作聯動考核的機制,使黨建工作由“軟指標”變為“硬約束”,成為紅有軟件公司抓好黨建工作的一把“利器”。
“聯動考核機制就像‘指揮棒’,倒逼企業黨建工作不能有半點虛假。”紅有軟件公司黨委副書記岳虎說。
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為“奔跑”中的紅有軟件公司嵌入了一顆“紅色芯”。目前,該公司已成為新疆區域名列前茅的軟件企業,市場涵蓋中石油、中海油和阿姆河、阿克糾賓等國內外油氣田。
正如紅有軟件公司一樣,在黨建的引領帶動下,我市“兩新”組織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呈現出可喜的變化——
越來越多“兩新”組織辦公樓的墻上有黨建文化墻,會議室里有黨建書報,黨員有活動陣地;非公企業足額撥付黨建活動經費,建立黨務工作者激勵機制,保障基層黨建順利開展;企業年終考核與黨建工作掛鉤,倒逼黨建工作做實做細……
在黨建強有力的帶動下,我市“兩新”組織不僅實現了數量上的增長,高品質、高科技的企業數量也與日俱增。
金牛物聯公司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躍居我市物聯網創新企業的龍頭位置;貝肯能源在A股成功上市,成為我市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營企業;金牛信泰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油田多路閥已經走出了國門,成為了阿曼石油公司指定的唯一制造多路閥的中國供應商……
“兩新”組織發展了,自然不忘回報社會。眾多“兩新”組織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在扶貧濟困、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典范——
廣陽藍海公司先后接收大中專畢業生、殘疾人、待業人員200余人次,每年為農民工提供30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博達生態環保科技公司黨支部在疫情期間向政府捐款100萬元,用于購買防疫物資;各商會黨員積極投入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如今,黨旗在“兩新”組織高高飄揚,“聽黨話、跟黨走”已成為一條貫穿我市“兩新”組織發展的紅線。黨建賦能、產業增效,紅色引擎助力全市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開始顯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升,“黨建強、發展強”的理念得到了生動詮釋。
來源:克拉瑪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晶 通訊員 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