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共同締造】沙市區立新街道:黨建引領 服務下沉 推動小區回歸“熟人社會”
荊州新聞網消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商品房小區逐漸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載體。然而,在高樓林立間,鄰里間雖近在咫尺,卻往往形同陌路,直至被貼上“生人社會”的標簽。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沙市區立新街道把加強黨建引領走出了一條“服務下沉、多元參與、力量投入”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道路,推動了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會”轉變。
為了快速解決鄰里間矛盾,天井淵社區積極探索推行“雙網格”機制,將社區服務網格和物業服務網格有機結合,做到讓居民有訴求有人可說。同時成立小區糾紛調解室,由五方聯動體系成員組成,通過每周溝通平臺收集居民訴求,每月五方聯動會議進行調解糾紛,每季業主懇談會開展跟蹤問效,做到了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
位于立新街道天井淵社區的楚天都市誠園小區,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共1680戶,入住率約70%,常住居民2419人,年輕人和中青年、老年人比例均各占一半。如何將一盤散沙、看似互不關聯的人群聯系起來,成了推動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的切入點。
“生人社會”給當前基層治理帶來了極大挑戰,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立新街道把加強黨建引領推動“生人社會”回歸“熟人社會”作為基層治理的具體路徑。今年來,以天井淵社區的楚天都市誠園小區和張溝悅府小區為試點,通過暢通居民議事協商渠道、培育小區社會組織、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等,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增強了居民的家園意識和集體認同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互相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