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宣講】臨夏縣基層黨建應知應會知識(環縣基層黨建應知應會知識點)
1.黨員和黨組織。全縣現有基層黨組織545個(其中黨委26個、黨工委6個、黨總支11個、黨支部502個)、黨組30個;現有黨員13480人,其中農民黨員7605人,女黨員2917人、少數民族黨員3382人。
2.黨支部職責。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等。
3.“三會一課”。黨支部應當組織黨員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黨員大會,每月至少召開1次支委會、黨小組會,每季度至少上1次黨課。
4.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主要包括哪幾項。包括7項,分別為政治建設標準、組織建設標準、組織生活標準、村黨支部隊伍建設標準、黨員隊伍建設標準、基礎保障標準、考核評價標準。其中:
(1)政治建設標準包括: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組織力提升、抓黨建促脫貧等三個工作規范。
(2)組織建設標準包括:村黨支部設置、村黨支部換屆選舉程序、村黨支部領導村民自治、村黨支部領導群團組織、農村“三鏈”建設實施、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四議兩公開”、村黨支部黨務公開、村黨支部微信群建設維護等9項工作規范。
(3)組織生活標準包括:黨支部三會一課、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組織生活會、黨支部談心談話、黨支部民主評議黨員5項工作規范。
(4)村黨支部隊伍建設標準包括: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第一書記隊伍建設、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等4項工作規范。
(5)黨員隊伍建設標準包括:發展黨員、黨員組織關系轉移接收、黨費收繳使用管理、黨員冬訓、黨員教育培訓、流動黨員管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檔案管理、村黨支部處分黨員、村黨支部處置不合格黨員、黨員權利保障、黨員激勵關懷幫扶等12項工作規范。
(6)黨支部基礎保障標準包括:村干部報酬待遇、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及運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4項工作規范;
(7)黨支部考核評價標準包括:村黨支部書記“雙述雙評”、村黨支部戰斗堡壘指數爭創、黨員先鋒指數爭創、縣鄉黨委抓村黨支部建設考核、村黨支部抓脫貧攻堅考核等5項工作規范。
5.“四抓兩整治”。抓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抓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抓基層組織黨內政治生活、抓基礎保障工作、大力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大力整治“村霸”和黨員信教問題。
6.村黨支部的組織設置原則。正式黨員3名以上不足50名的,應當成立黨支部;黨員人數超過50名的村,可以成立黨的總支部;黨員人數100名以上的村,根據工作需要,經縣級地方黨委批準,可以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村黨委受鄉鎮黨委領導。
7.黨的基層組織包括哪些?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分別設立的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
8.黨支部委員會委員的選舉程序。上級黨委批準(批復)后,黨支部應按期開展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按照多于應選人數20%的比例差額選舉產生委員會委員。
9.發展黨員工作總要求。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
10.“四議兩公開”。村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實施過程公開、實施結果公開。黨務村務一般事項至少每季度公布1次,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開。
11.農村“三鏈建設”。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
12.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0種表現形式。(1)黨組織書記不勝任現職、工作不在狀態、影響班子整體戰斗力的;(2)支委班子成員不在崗履職、不團結、內耗嚴重、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的;(3)組織制度形同虛設、組織生活不正常、不開展黨組織活動的;(4)村干部違規違紀,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5)村委會無人值守、村級管理混亂、制度不健全不落實、村務財務不公開的;(6)宗族宗教和黑惡勢力干擾滲透、把持基層組織、侵蝕基層政權的;(7)組織動員力弱、帶領致富能力不強、在群眾中威信不高的,作用發揮不好的;(8)矛盾糾紛突出、信訪多發、影響基層和諧穩定的;(9)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無錢為群眾辦事服務的;(10)黨組織服務意識差、服務能力弱、群眾意見大。
13.軟弱渙散黨組織摸排要求。農村黨組織由縣級領導干部帶隊“村村到”,開展拉網式排查,綜合研判確定整頓對象;未出列貧困村由縣委組織部部長帶隊逐村摸排。城市社區由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負責,對所轄社區逐個排摸確定對象。行業系統黨(工)委按照黨組織關系隸屬,分級負責行業系統整頓對象的摸排確定工作。
14.軟弱渙散整頓“四個一”措施。每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分別由1名縣級黨員干部聯村,1名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包村,1名第一書記駐村,1個縣以上機關單位結對。
15.“一肩挑”。持續推進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2020年底前比例達85%以上。
16.村干部調整撤換。對年齡在55歲以上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進行調整撤換。
17.村組干部報酬標準。村干部每人每年3萬元,每個村平均按照4人核定,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的,每人每年不低于4.5萬元;組干部每人每年0.9萬元;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每人每年0.9萬元。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每村每年5萬元。
18.村干部選任條件。村干部一般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選任村干部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村黨組織書記一般應當具有1年以上黨齡。
19.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由鄉鎮黨委初審后,縣級黨委組織部協調紀委監委、政法委、公安、扶貧、信訪、市場監管、稅務、生態環境、勞動監察等部門進行資格聯審。
20.村級后備干部。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按不少于1:2的比例、其他村級干部后備人選按照村“兩委”班子職數1:1進行儲備培養。
21.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目標任務。通過3年不懈努力,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特別是農村涉黑涉惡問題得到根本遏制,涉黑涉惡治安亂點得到全面整治,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管理得到明顯加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黑惡勢力“保護傘”得以鏟除,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環境明顯優化;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涉黑涉惡違法犯罪防范打擊長效機制更加健全,掃黑除惡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2.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實施步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期三年:2018年,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在全社會形成對黑惡勢力人人喊打的濃厚氛圍。2019年,對尚未攻克的重點案件、重點問題、重點地區集中攻堅,對已偵破的案件循線深挖、逐一見底,徹底鏟除黑惡勢力賴以滋生的土壤,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上升。2020年,建立健全遏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長效機制,取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壓倒性勝利。
23.組織部門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的工作重點。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政治功能,廣泛組織發動黨員群眾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形成基層治理長效機制,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加強村“兩委”換屆的組織領導,嚴格人選和程序把關,堅決把涉黑涉惡等不符合村干部條件的人擋在門外。
24.省委組織部脫貧攻堅網絡直播課內容。第一期:4月22日,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旺澤主講《沖刺階段產業扶貧需要準確把握的幾個重點問題》;第二期,4月29日,省教育廳副廳長時寧國主講《教育扶貧專題》;第三期:5月6日,省衛健委副主任張浩主講《健康扶貧專題》;第四期:5月13日,省住建廳廳長蘇海明主講《住房安全專題》。第五期,5月20日,省水利廳副廳長陳繼軍同志圍繞“安全飲水”進行專題輔導。第六期,5月27日,省人社廳副廳長王麗萍同志圍繞“就業扶貧”進行專題輔導。
編 輯:郭瑩潔
責 編:張少春
監 制:張桂紅
總監制:王興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