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先進 見賢思齊」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不凡——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侯錦鋒
來源:天山網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
6月28日下午,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和田市吐沙拉鎮黨委書記侯錦鋒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我將把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轉化為繼續奮斗的動力,把精力投入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侯錦鋒說。
侯錦鋒扎根基層20年,抓黨建、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帶領大家走上增收致富路。
筑強堡壘作表率
“有困難可以隨時找村黨支部解決,村黨支部是我們的主心骨。”和田市吐沙拉鎮寧豐村村民玉孫·阿塔烏拉感慨地說。
4年來,侯錦鋒從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入手,每月對黨建工作進行一次專題研究,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建工作研判會。上任第一個月,他采取下鄉調研、邀請座談、上門走訪等方式,與120多名鎮、村干部“一對一”面談,與大家交心。班子成員心齊了、氣順了、勁足了。
侯錦鋒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以“星級化”創建為抓手,先后召開6次黨建工作觀摩會、3次現場推進會,“一村一策”推動2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晉位升級,“一村一品”帶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規范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幫帶機制,培養村級后備力量147名;常態化開展黨員干部輪訓,鼓勵21名村干部、后備力量提升學歷,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筑牢了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在侯錦鋒的引領帶動下,4000多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4年時間400多名群眾、產業工人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侯錦鋒還采取“跨崗幫帶、歷練進入”的辦法,讓村級后備力量既承擔部分村級事務,又在村辦工廠多一份收入、多一份責任、多一份歷練。
富民強村促發展
“今年,我種了8座蔬菜大棚,收入能達10萬元左右。這都要感謝侯書記。”正值大棚辣椒上市,忙著采摘辣椒的吐沙拉鎮寧豐村村民西熱扎納·艾克木正一臉笑容。
吐沙拉鎮是一個農、林、牧相結合的城郊鎮,2017年,全鎮26個村絕大多數是深度貧困村。為拔掉“窮根”,侯錦鋒將穩定就業作為促進村民增收的抓手,引進13家企業落戶吐沙拉鎮,通過引進村辦工廠、外出轉移就業等措施,實現村民持續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鎮實現有勞動力家庭1.83萬人全部就業,就業率達100%。
吐沙拉鎮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薄弱,什么樣的產業能幫助農民致富?侯錦鋒調研后,確定了通過發展養殖業和庭院經濟來增加農民收入。
“引進多胎羊項目后,我們先后組織農民去養殖龍頭企業參觀學習,邀請養殖專家手把手指導農民,這才讓大家吃了定心丸。”侯錦鋒說,“我們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幫助農民解決養殖中的難題,帶動6000多戶農民受益。”
此外,侯錦鋒帶領農民,做活2.8萬畝薄皮核桃、15萬只小尾寒羊、80萬只肉兔、20萬只尼雅黑雞等特色產業。2019年底,全鎮5442戶24784人脫貧,該鎮退出貧困序列。
忘我進取甘奉獻
出身農家、部隊培養,在偏遠、欠發達基層一線長期鍛煉,是侯錦鋒的成長軌跡。這樣的經歷加上對扎根基層的執著,讓他渾身是勁。
侯錦鋒是一個在辦公室坐不住的人,一年365天,不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他總是身穿一身迷彩服,揣著幾個馕和幾瓶礦泉水就出門了。
2020年7月,疫情突如其來,村民種的水果、蔬菜等面臨滯銷。侯錦鋒心急如焚,連夜與各大商超、農貿市場溝通聯系,為滯銷農產品找銷路。連續奮戰讓他累倒在崗位上,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昏迷近25小時,蘇醒后問的第一句話是“桃子賣出去了沒?”當得知土桃全部賣出去的消息后,侯錦鋒笑了。
4年來,侯錦鋒走村、進企、入戶,鞋子不知磨破了多少雙,為企業辦實事100多件,解決群眾困難訴求2748條(次),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本文來自【天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