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黨建”讓精細管理服務下沉(網格黨建促進精細化治理)
10月10日,在定興縣南大位村,村網格指導員、黨支部書記鄭林亭(右二)在向菜農了解白蘿卜收獲、銷售等情況,并幫他謀劃下一步發展方向。該村是蔬菜種植專業村,在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中,該村注重幫助菜農解決種植和銷售難題。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 航攝
日前,定興縣北堽上村網格員張忠(左)在為村民講解環保政策。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 航攝
□河北日報記者 徐 華
通訊員 劉志強 李 航
今年以來,定興縣大力開展“基層治理能力精準提高年”活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將黨的建設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黨建引領融入網格,激發基層治理“紅色動能”
在基層治理工作中,定興縣進一步整合黨建資源,不斷激發基層治理“紅色動能”。
按照“網格黨建、精準治理、下沉服務”的思路,該縣從縣級干部、鄉鎮及縣直單位科級干部中選派291名具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建工作指導員,“一對一”包聯各行政村(居),全面提升基層黨支部的工作水平。
在此基礎上,定興縣建立健全黨建網格治理體系,加強以“黨建工作指導員、村黨支部書記、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的黨建網格隊伍建設,將黨支部或黨小組全部建在網格上,把黨組織活動納入網格中,形成“群眾吹哨、網格響應”的工作機制。
同時,按照“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該縣將基層黨建融入基層治理各領域和全過程,使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東落堡鄉鄉長史士鋒是南大位村黨建工作指導員。每月15日,他和其他黨建工作指導員一樣帶著縣委組織部發來的當月工作重點,下沉到分包的村組織黨支部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指導黨支部制定黨建工作目標,帶領村“兩委”干部走村串戶宣傳政策法規、收集民情民意、解決難點問題。
翻開史士鋒的《黨建工作手冊》,上面記錄著許多內容,如“9月15日,各項規定動作開展完畢。下一步,要為村‘一事一議’項目爭取資金”等。“這樣的手冊,我們黨建工作指導員人手一冊。”史士鋒說,“我們的工作任務就是幫助村黨支部補短板、強弱項,增強基層黨組織對村級事務的領導力,全面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夯實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基礎。”
據了解,為確保黨建網格干部處于“上網在線”狀態,定興縣出臺的村(居)“兩委”班子千分制和黨員百分制考核辦法,明確要求黨建網格干部要開展常態化巡查走訪,并為群眾開展貼心的上門服務;同時,推行縣級每季度、鄉級每月“抓防促保”擂臺賽,對黨建網格干部進行工作點評、績效考評等。
細化網格管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今年年初,我們在走訪中發現有兩戶村民因為宅基地問題產生了矛盾,于是就派出跟矛盾雙方私人關系都不錯的網格員出面做工作,效果非常好。”定興縣東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會山說,“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就會演變成影響和諧穩定的大事。”
東劉家莊村是定興縣首批實現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的行政村。在這種基層治理模式的推動下,村里的許多矛盾糾紛問題解決了,如遺留多年的宅基地糾紛化解了,原來劍拔弩張的婆媳關系緩和了,等等。
按照“地域相鄰、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的原則,定興縣將281個村(居)劃分成1761個網格,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基層治理“一張網”。
在這張“網”上有8835名網格員,每名網格員對接服務村民10戶左右,通過網格指導員(村黨支部書記)——網格長(村“兩委”干部)——網格員(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等)的模式將“上面的千條線”高度凝練地對接到了村(居)工作上,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無縫對接”。
“我們每天都跟鄉親們打交道,作為基層治理網格中的一員,要能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捋順關系、消除隱患。”在劉會山看來,在網格化管理過程中,網格員的選擇非常重要:“要選有責任感、有威望、心細且常年在家的”。
在走訪中,筆者發現,為讓網格化管理模式更加高效,該縣不少村都有自己的妙招。吳村設立了“網格服務”微信群,每兩天開一次網格長例會,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北堽上村設立“黨員示范戶”,實行網格員一人任職、全家履職;北店村根據轄區各網格工作開展情況,每月進行評星定級,先進網格授予流動紅旗,增強了大家的責任感和參與度。
“村干部用心,網格員用力,我們也不能閑著!”南大位村70多歲的村民秦利義務打掃村里衛生,他說,網格化管理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現在很多村民主動投身村莊建設,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村民們自發捐款3萬多元支持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
整合資源,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網格化社會治理與所有人息息相關,需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為此,定興縣在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的同時,注重發揮公安、信訪等部門職能作用,不斷提高社會參與度,形成“網格員 職能部門”的疊加效應。
定興縣整合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站)、公安智能化工程、城市管理、智慧交管、人民調解等平臺,形成具有綜合分析等功能的網絡。建立網格服務微信群,研發網格員工作App,實現信息即時溝通、數據動態更新、事件快速處置。
在搭建智慧化平臺的同時,該縣按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路徑,深化“三位一體”調解體系,全縣所有村(居)全部設立調解室,配備人民調解員903名,其中品牌調解室20個。
推進行政調解,在重點行業、重點部門建立調解室或信訪室26個;加強司法調解,“一鄉一法庭”配備陪審員101名,許多民事案件成功進行庭前調解。今年以來,該縣民事案件調解率達57.5%,沒有發生“民轉刑”案件。
加強法律咨詢服務體系,全縣所有鄉鎮均設立了專兼職法律顧問,各村設立了法律服務者,選拔培訓“法律明白人”850名,培樹省市縣三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0個。同時,在重點難點村開設“法治講堂”3期,為172所中小學配備政法干警兼任的法制副校長89名,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健全德治教化引領體系,開展“道德模范”“定興好人”典型評選活動,完善“道德評議員”“紅白理事會”建設,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開展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工作,建立道德評議協會、平安志愿者協會、助殘志愿者協會等組織,營造崇法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氛圍。
同時,該縣集中整治治安突出問題,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今年以來,該縣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惡勢力團伙2個,渣痞團伙5個,嚴打績效全市排名前列;針對群眾反映的黃賭毒、食藥環、盜搶騙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打擊行動,有力凈化了社會環境。
來源: 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