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袋子”變成“錢袋子”“巧種植”走出“甜蜜路”(裝錢的紙袋子怎么折)
全媒體記者 朱朝星 通訊員 鄭水
近日,尉氏縣水坡鎮仝家村冬桃采摘園里一派生機勃勃,果香四溢,綠油油的桃樹上掛滿了用紙袋套著的冬桃,嘗上一口,香、脆、甜,農民喜笑顏開地迎來了豐收季。
“不同于平時七八月份就能吃到的桃子,冬桃需要延遲到10月中旬才能成熟采摘,并且可以儲存一個月。”仝家村冬桃采摘園負責人仝相杰說,冬桃的生長周期是一般桃子的2倍,因此味道更加香甜可口,這些即將采摘的冬桃已被鄭州、開封等地的水果商捷足先登簽下了意向性合作協議。
據了解,仝相杰常年外出打工,2015年返鄉創業搞種植,考慮到該村所處位置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種植,在該鎮黨委、鎮政府和村委會的幫扶支持下,采取“黨建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流轉土地1000多畝,種植特色農產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仝家村栽種冬桃400多畝,帶動周邊農戶68戶種植,每畝預計產量4100公斤,收益1.5萬元至2萬元,掛在枝丫上的“紙袋子”變成了富民強村的“錢袋子”。
仝家村的冬桃豐收是水坡鎮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步伐的縮影。近年來,水坡鎮充分利用資源稟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生態特色農產品發展,引導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特色農業、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巧種植”走出一條助推鄉村振興的“甜蜜路”。
來源:汴梁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