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結對+業務聯動+基層治理”模式 – 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創新案例
“黨建結對 業務聯動 基層治理”
江門中院黨建創新項目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并強調要“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也要求,要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立足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貫徹總書記的指示,如何有效參與社會治理,破解黨建和業務工作“兩張皮”,成為了擺在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面前的重要課題。
“黨建結對 業務聯動 基層治理”是江門法院機關創新推出的系統黨建模式,中院機關黨支部通過與人民法庭黨支部掛點結對,主動融入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審判工作的延伸,法庭和群眾聯系緊密、熟悉了解基層情況,是法院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支點。加強法庭的黨建工作是機關參與基層治理的最佳切入點和有效路徑。因此,中院機關16個黨支部全部關口前移、力量下沉,分別在全市29個法庭中選定1-2個作為聯系點,以法庭為支點,延伸觸角,打造服務基層的新平臺,形成“中院機關—人民法庭—基層組織”傳遞鏈條,將司法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法院黨建參與基層治理“脫虛向實”。
“黨建結對”給法庭注入了活力,也讓中院接了地氣。兩級法院黨支部一起上黨課、開座談會、組織讀書沙龍,既學政治理論、業務知識,也研究社情民意、基層特點。三會一課“線上 線下”、結對共建“實地 實時”,“黨課共學”使中院機關聯系實際更緊密,法庭黨員的理論認識更到位。針對法庭黨支部普遍存在的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中院細化黨建規章制度20多項,和法庭黨支部對照標準找差距,相互點問題、共同抓整改。上下聯動、一竿到底的“黨務共管”推進了黨建標準化規范化。
兩級法院黨支部還實行“黨日共過”制度,整合利用教育資源,一起過“政治生日”,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儀式感強化了黨員的身份意識,增強了黨性觀念。黨員干部還進社區農村、學校企業,面對面解答群眾關心的家庭鄰里、土地房子等問題,參與基層法治建設零距離。
通過掛點聯系人民法庭,中院機關黨支部和基層社會組織建立了緊密聯系,共建網絡、共享信息、共同發力,全市法院的公告送達率從20%左右壓縮至5%以內。群眾的訴訟參與率和親歷性不斷提升,審判質效積極向好。黨建平臺“開門問策”,解決基層“疑難雜癥”,用講政治的高度抓業務,“問題共研”實現了服務基層精準有效,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有力。
兩級法院的結對支部從群眾最關心的事出發,共同學習、普法宣傳、巡回審判,爭創模范黨支部,爭當黨員先鋒,服務群眾更貼心。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中院黨員一起進社區、守路口,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始終堅守在防控最前線。中院還根據轄區案件特點,和法庭共同搭建起類型化的多元解紛平臺,主動融入訴源治理。今年,掛點法庭的一件土地承包案涉及上世紀80年代舉家遷徙的“代耕農”,歷史成因復雜,類似人群近3000人,對當地治理影響重大。中院機關指導法庭啟動了涉農解紛平臺,法庭和基層多個組織共同化解了糾紛,解開了百姓的心結,也消除了政府的困擾。這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多元共治方案,成為當地代耕農問題的治理樣本。
黨建結對以來,在上級法院的關心下,中院機關黨支部和人民法庭握緊拳頭匯集力量,和基層各組織相融共促、同頻共振,支部堡壘更加堅強有力。一項項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通過法庭落地落實,開花結果,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法院報都對中院機關的工作予以了關注。去年,中院被評為全國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先進單位。在廣東省政法委群眾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滿意度調查中,江門中院連續3次排名廣東法院第一。
“黨建結對 業務聯動 基層治理”是江門法院在黨建引領下參與基層治理的探索,“機關→法庭→基層”連接起通向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沉下身子,走向基層,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江門法院的奮斗目標。
來源: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編輯:張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