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為民服務”讓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歡喜食堂”(孔歡屯村史館)
眼下正是土豆成熟的季節,這幾天每天一早,西塢街道孔峙村的黨員蔣仁達總要去村里的“七一菜園”挖一籃子土豆,摘一些青菜和豌豆,送往村里新開的“歡喜食堂”,為在食堂里就餐的老年人添上一些新鮮蔬菜。“這個菜地是我們村黨支部48名黨員以及幾位入黨積極分子開辟空地后義務種植打理的,按照節令種一些應季蔬菜,節約老年食堂運營成本的同時,也讓老人們吃上安全放心菜,把我們黨員為民服務的關懷滲入老人們心中。”孔峙村黨支部書記蔣越超告訴記者。孔峙村位于西塢街道西北處,共有老年人375名,其中75歲以上的老人有105名,如何讓老年人吃上新鮮且營養均衡的飯菜,成了困擾村里的一大難題。近年來,村里在完成村莊建設目標的同時,關注老年人生活,去年11月開始籌辦老年食堂,用“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共同解決村里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老人的吃飯問題,“歡喜食堂”于4月21日投入試運行。
“食堂的成功運行,離不開我們第一書記,蔣家池頭村的黨支部書記陳倫的努力。”看著食堂里正在吃飯的老人們,蔣越超不無感慨。他告訴記者,去年蔣家池頭老年食堂開辦后,受到了各級媒體的關注,村里的老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表示很是羨慕,時不時就會念叨,自己村里要是也有這么一個食堂就好了。“村兩委班子聽了以后都在心里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食堂也搞起來,正好作為第一書記的陳倫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就開始著手籌建,陳倫更是毫無保留地將蔣家池頭村老年食堂的運行經驗教授出來,還與我們一起籌集資金,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也算是村新兩委班子換屆以后完成的‘開門第一件事’。”蔣越超說道。記者了解到,除了服務75歲以上的老人,孔峙村還拓寬服務對象,村里孤寡、殘疾等低保人員也能在食堂就餐,享受與老人一樣的待遇。
“平時,我一個人在家只做一兩道菜,吃不完就晚上熱熱再吃。現在有了老年食堂,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熱乎的飯菜。”“食堂的飯菜味道不錯,便宜分量也足,真是太方便了。”老年食堂里,就餐老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歡喜食堂”邀請營養師根據老年人的營養需求進行菜譜的定制搭配,統一烹飪新鮮營養的飯菜,每天為村老年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4個菜品,一葷三素。同時80余名志愿者每天2人一班,在食堂幫廚、送餐,確保飯菜及時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手中。今年66歲的蔣厚榮是食堂廚師,也是一位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老書記,聽說村里辦起了老年食堂,燒得一手好菜的他推掉了6500元一個月工資的輕松工作,應村里邀請來做廚師,每天從早上6點多忙到晚上7點,工資卻不足以前的一半,“我是黨員,也做過村黨支部書記,村里有需要,肯定要回來的,為大家服務,雖然苦點累點,但心里很開心。”蔣厚榮一邊切菜,一邊說道。
“歡喜食堂”的創辦和運營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用餐問題,也為老年人增添了溝通平臺,改變了他們足不出戶的封閉狀況,同時也讓農村基層干部為民辦實事增加了一個內容,成了“黨建 為民服務”的落腳點。
(原標題《“黨建 為民服務”讓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歡喜食堂”》。編輯王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