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改編”——領悟黨建工作的基本規律和價值(三灣改編在黨建問題上)
課程背景: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灣改編又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課程目標:
● 使黨員更加堅定為實現黨的事業而努力奮斗的信念
● 使黨團員、基層員工們再一次回顧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了獨立和解放而走過的艱辛歷程,更加堅定地樹立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的信念
● 使黨員干部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歷史客觀地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 使干部職工深刻了解什么是“支部建連上”和“士兵委員會建在連上”的政治原則與民主制度
課程時間:1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國企、央企的中高層領導、黨支部書記、全體黨員干部和黨務工作者
課程方式:分組討論 獨立思考 故事啟發 視頻
課程大綱
第一講:三灣改編的背景
1. 三灣改編:部隊的前途何在?失敗的隊伍怎么帶?怎么管?這些成了毛澤東必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2. 部隊失敗: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面臨的問題:怎么解決困難?如何擺脫困境?怎樣起死回生?
1)攻打長沙是不可能的,無異于以卵擊石,自投羅網。那么,部隊去哪里?
2)這支部隊一敗再敗,士氣低落,紀律松散,思想混亂,究竟該怎樣收拾一個殘局?
3)辦法何在?前途何在?力量何在?
第二講:三灣改編的過程和內容
1. 建議在連隊建立黨支部,實行黨指揮槍,加強對部隊的控制
——這是一個重大的創造,對于黨整合軍隊并在軍隊中順利實現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針對部隊士氣低落,士兵不斷逃亡
——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軍閥習氣嚴重是嚴重影響士氣的原因,只有追求平等,照顧士兵的權利,士氣才能提升。
3. 中國工農紅軍,是無產階級軍隊,是窮人自己的隊伍,絕對不能侵害百姓,要保護百姓
——成為仁義之師威武之師,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為此提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4. 部隊變成1000人不到,卻還保持師的編制
——軍官比士兵還多,指揮不靈,作戰能力低。
5. 隊伍要到哪里去
——大城市肯定不能去,無異于以卵擊石。只有到山溝溝里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尋找生機,發展自己。
第三講:三灣改編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1. 三灣改編所確立的建軍原則
——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2. 三灣改編的價值和意義
——三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的建設解決了關鍵性問題,解決了部隊思想混亂、紀律松弛、指揮系統臃腫等緊迫問題,使這支部隊轉危為安,并為黨領導軍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意義:
1)確立了“黨指揮槍”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原則,不是槍智慧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不是軍隊的,軍隊是黨的。
2)加強了黨對部隊的領導和控制能力,支部建在連上,排有黨小組。
3)建立了軍隊中民主制度,革命新軍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官兵關系。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鼓舞士氣、凝聚軍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四講:毛澤東三灣整編的黨建試驗的啟示
1. 黨建的根本意義在于確定團隊的方向,強化隊伍建設。
2. 黨建的根本目標在于打勝仗或者服務、支持和保障打勝仗。
3. 黨建必須要針對性地、有效地、務實地解決當下或今后將面臨的問題。
4. 黨建是革命取勝的法寶。